11第十一章临床心身问题-2010幻灯片.pptVIP

11第十一章临床心身问题-2010幻灯片.ppt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心理肿瘤学psychosocialoncology)。 二、肿瘤心身问题 影响肿瘤的心理社会因素: 1.C型行为 2.情绪因素 3.生活事件 4.社会支持 肿瘤患者心理问题的干预及效果 支气管哮喘发病中,剧烈的情绪表达是触发哮喘的重要因素之一,约5%~20%的哮喘发作由情绪因素引起。母亲吸烟是儿童哮喘的非常危险的因素 。 三、免疫系统疾病的心身问题 1.生活事件。 2.人格因素。 3.应激:Brady用“作抉择的猴子” 。 4.消化性溃疡产生的身心问题 。 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的心身疾病。 四、消化系统疾病的心身问题 消化系统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 1.情绪因素 2.生活事件 3.心理应激 4.生活方式、饮食 5.II型糖尿病对认知能力的影响 五、其他疾病的心身问题 影响糖尿病的心心理社会因素: 失眠(insomnia)是指睡眠的始发或(和)维持困难,睡眠的质量令人不满意的状况。 失眠的原因可能与心理压力大、异常环境、觉醒或睡眠节律失调、饮用兴奋性饮料、躯体疾病、药物和年龄等因素有关。 失眠的治疗要多方配合,包括:去除病因、睡眠卫生教育、合理用药、认知行为治疗和其他辅助治疗。 睡眠卫生。 失眠 Melzack和Wall的“闸门控制理论” 。 早期经验、对外在环境的认识评价、对疼痛部位的注意程度、情绪、暗示、人格因素、文化因素都会影响人对疼痛的感受 。 慢性疼痛是指疼痛感超过了三个月或在创伤痊愈后疼痛仍持续存在,常伴发持久的苦恼、失眠、易激惹以及丧失工作能力或不能从事其他活动,易伴发抑郁,破坏生活质量。 除止痛剂、电极表面刺激技术、电极植入脑疼痛中心阻断对疼痛的感知、针灸和外科手术切断神经纤维外,针对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采取心理干预也是减轻患者疼痛的重要措施。 疼痛心理 重 点 难 点 教材中有心身疾病概念,并且列有几条诊断标准。同时教材中也列出了心身疾病的病谱。临床医学工作者容易对此产生迷惑,既然已经确定列表,自然只要按临床诊断标准确定某人患有符合表中的疾病,那就是心身疾病了,为何需要另外的诊断标准?对此,需要注意:疾病谱中的疾病当然是按临床医学各科诊断标准,但心理社会因素在其发生发展中有重要影响。在心身医学临床或者研究中,则应考虑按其诊断标准实施。 心理疾病概念与心身疾病的病谱 自 测 习 题 名词解释 1.心身疾病    2.心身医学 3.心身障碍    4.A型行为 5.B型行为 6.C型行为     7.“白大衣综合征” 8.习得性无助 简答题 1.心理因素影响免疫系统的可能途径 2.心身疾病的诊断标准 3.与肿瘤密切相关的心理社会因素 4.A型行为与冠心病的关系 论述题 1.比较心理动力理论、心理生理学理论、学习理论的心身疾病发病的作用机制 2.心身疾病发病的综合机制 3.妊娠、分娩、难产妇女的常见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 4.某医科大学年轻教师,平时身体健康。一次偶然检查血常规,发现白细胞异常增高,后证实是白血病。身心马上被击垮,抑郁焦虑、沮丧,封闭孤独,失去康复的希望和信心,不到半年绝望离世。试用身心医学的观点加以剖析 5.如何理解心理社会因素是癌症发生发展的危险性因素? 课 外 阅 读 姜乾金主编(2007):心身医学,人民卫生出版. 钱明、杨艳杰主编(2007):健康心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钱明、刘畅、崔光成主编(2005):医学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 钱明. 心理干预对改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作用[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8,(07): 509-10. 郑萍,章军建,郭永玉. 心理应激与DNA 损害[J]. 心理科学进展.2008,16(2):274~281. 杨海燕,李春波. 恶性肿瘤与抑郁研究进展[J]. 安徽医药;2008; 12 (11): 105-107. Engel GL. The need for a new medical model: a challenge for biomedicine. Science. 1977;196(4286):129-36. Andrew Baum and Donna M. Posluszny. HEALTH PSYCHOLOGY: Mapping Biobehavioral Contributions to Health and Illness. Annu. Rev. Psychol. 1999. 50:137-163. 推荐读物 关 键 词 汇 心身疾病 psychosomatic diseases 心理生理疾患 psyc

文档评论(0)

mwk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