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讲百姓生意经民间商贸习俗的传承.pptVIP

第讲百姓生意经民间商贸习俗的传承.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讲百姓生意经民间商贸习俗的传承

民间商贸习俗的文化精神:以义制利 3.“大盛魁”财神股的道义 康熙初年三个山西人在杀虎口开草料铺;嘉庆道光年间成为蒙古草原上最大商号。 “大盛魁”——经营十几代而遵守的规矩:大年初一“喝粥” 怀念与感谢恩人;让员工明白(料铺—商号)以义制利。 民间商贸习俗的文化精神:以义制利 4.“寓礼于情”的回报 乔贵发年少时曾得村里一程姓女子一粥一饭的接济; 20年后衣锦还乡……,建乔家大院的第一个宅院; 乔家子孙不许休妻纳妾。 民间商贸习俗的文化精神:以义制利 5.常氏家族的道德操守 1887年光绪三年山西最大的旱灾,持续三年,1/3的人口死于灾荒; 家族与俄的茶叶贸易——由20万减少至8千担; 此时,出资三万两白银字祠堂中修建戏楼(赈灾),让得以救助的人能留有自尊地咽下一餐一饭。本以经商或利的家族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义与利! 中国民俗学 人文与发展学院 社会学系 孙庆忠 导言 从物质生活条件中去探索市、商习俗惯制形成的根源,是民俗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因为物质生产的习俗惯制和消费生活的习俗惯制是以商业经济的发展为前提的。 一、商的缘起 1.商人源于商族 在历史上商族人最早从事商业活动,“商人”本来就是商族人、商国人的简称。 商纣王帝辛平定“东夷”;周武王攻陷朝歌建立周朝,商族人变成种族奴隶。 “殷人重贾”传统;商遗民与商族奴隶的职业。 “行商坐贾”:贩运贸易“商”;坐肆售物“贾”。 2.历代的名商 周王室衰微,多元政治的格局迫使东周王室和诸侯国把国力兴盛与商业联系在一起。 ①春秋首霸齐桓公(管仲治齐) ②周旋于各诸侯国之间的郑国(弦高犒师) ③用致富来“玩世不恭”的“陶朱公”范蠡 ④儒商大老板子贡(商人的社会价值) ⑤经商理论鼻祖白圭(营销大师) 2.历代的名商 ⑥禄位厚利的吕不韦(《战国策》载) 不韦谓其父曰:“耕田之利几倍?”—“十倍”;“珠玉之赢几倍?”—“百倍”;“立主定国之赢几倍?”—“无数”。不韦曰:“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饱食;今定国立君,泽可遗后世,愿往事之。” 大商人以千金之巨帮助落难赵国充当人质的秦皇子子楚,后被封文信侯。 二、商业活动的模式 1.市 我国自殷商开始就有了市易活动。《易·系辞下》记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唐宋时代,已经出现了商业街市。市中有店、铺、肆、馆、行等建制,贸易的品种繁多。明清以后,各地县城内已经设有相当可观的街市。(北京缸瓦市、米市大街、灯市等) 商业活动的模式 2.墟 墟是我国南方农村的定期贸易场所。村镇墟市是对农村自给自足封闭经济的补充。农民通过赶墟,用自己生产的多余的农副产品换回不能生产的物品或农具之类,同时会亲邀友,听曲看戏,调整自己的生产与生活。相近的墟期的交易品种不重复,以利于商贸。 商业活动的模式 3.集 北方农村进行贸易的场所称集。集市的举行都有传统的日期。通常是三天一小集,五天一大集。集市的地点多设在中心自然村,或者交通要冲。大的集市上各类商品通常专门的摆摊地点,约定俗成,井井有条。(施坚雅——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 商业活动的模式 4.会 通常指庙会。顾名思义,庙会就是在寺庙附近聚会,进行祭神、娱乐和购物活动。庙会又称“庙市”,唐代已经存在。由于在寺庙节日举行,规模比民间商贸集市更大,故称庙市。因其设在寺庙内或其附近,后来有被成为庙会。 三、从商的民俗类型 1.农商兼营的摊贩 这是指小本买卖的一类农民。 农谚:“消闲买卖,紧张庄稼。” ①农闲时摆摊经营,收获的季节出售农产品。 ②长期经营者则转手换货,把农产品从甲地运到乙地从中牟利——“居间商”、“掮客”。 从商的民俗类型 2.行商 主动向买主汇合的经商阶层,以城乡贩运经商为主的生活来源。 ①游动小商贩。行走于乡间村寨,挑担的、背包的、挎篓的(东北民歌——货郎)。 ②累世经营的大行商。山西历史上曾出现“船帮”、“驼帮”、“车帮”、“马帮”四大商帮。 从商的民俗类型 “船帮”——海上贸易,从日本采购洋铜。 “驼帮”——江南贩茶,中俄边界“互市”。 “车帮”——经东北到中俄边界。二十挂车,车下挂马灯,前后有二十多大狗伴随。 “马帮”——出长城与内蒙古、俄国经商。 电视剧《昌晋源票号》:“谁曾想一代晋商驰骋九州方圆?谁曾见玲珑小城气吞八方地面”。 从商的民俗类型 3.坐商 小坐商是定点摊贩,大者称店铺、商号,再发展为总行——分行。其条件是讲究的铺面、厚实的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和相对稳定的劳资关系。坐商:山西的商贸活动 山西商贸活动(贸易额、经营网络)久负盛名。①钱庄、银号;②商号——A.太古王相卿的“大盛魁”商号,是北方最大的贸易商行。其资金周转额,仅在蒙古就达1000万两白银,全部资金可以用50两重的银元

文档评论(0)

118book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