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地理新人版版必修1课件: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1
同学们再见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震波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 地震波有横波(S)和纵波(P)之分。 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图 分类 共同点 所经物 质状态 传播 速度 地 震 波 纵波(P) 横波(S) 特点 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 固体、液 体、气体 较快 固体 较慢 它们的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探究思考:当地震发生时是什么样的感觉? (1)陆地上的人 (2)在海洋中航行的人 答(1)陆地上的人先感觉到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2)海洋中航行的人感觉到的只是上下颠簸。 地球的内部圈层 划分依据———地震波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速度发生突然变化,这个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 地球内部就通过这个不连续面来划分圈层。 不连续面 地下深度 波速变化 两界面深度及地震波速变化比较表 33千米处 (大陆 部分 ) 莫霍界面 该面下,P、S波速都明显增加 古登堡界面 2900千米处 在这里,P波速突然下降,S波完全消失 地球内部圈层的深度及特征比较表 思考: 岩石圈和地壳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软流层的物质状态是什么? 活动(讨论): 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推测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组成可能是什么? 想一想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或方法获取地球内部信息? 近年来,地质学家认为在地壳和地幔之间,存在着一个极有开发价值的“软流层”,由多种元素组成的高能热流体,称为“地幔液汁”,它可从地壳的断裂处渗出。 现在地球上各种地热能量、石油气形成等,都与此有关。所以研究地球内部结构,不仅能弄清地球形成历史以及某些生物的灭绝、地震、火山形成等,还可以为开发地球内部资源提供战略性信息。 地球的外部圈层 外部圈层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 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等。 外部圈层 概念 组成 其他 大 气 圈 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包围地球的复杂系统 气体和悬浮物质,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 圈 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 水圈里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生 物 圈 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生物圈与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各个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本课小结: 1.有关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地震波是一种无线电波 B . 纵波传到古登堡面时完全消失 C . 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在莫霍面 都明显减少 D . 从震源发生的地震波,纵波比 横波先到达地面 随堂练习 2. 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幔的厚度最大 B 地震波在地壳的传播速度比在 地幔大 C 软流层紧贴于地壳以下 D 地核的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 都很大 3. 下列地区中,地壳厚度最小的是? A喜马拉雅山 B 黄土高原 C 大西洋 D 刚果盆地 小知识: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必威体育精装版高度已经测出,为8844.43米。 但地球上最厚的地方在南美洲厄瓜多尔的钦博拉索山,其海拔高度为6272米。因为地球赤道地区要比南北厚些,钦博拉索山的顶峰至地心6,384,100米,比珠峰的6,381,949米还厚2,151米,因此,从地心算起,钦博拉索山是地球上最厚的地方。 地壳最薄的地方。有人会说是太平洋西部的马里亚纳海沟。其深度达到11034米。虽然它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但它不是地壳最薄的地方。科学家们发现,距离南美洲圭亚那1600公里、大西洋南部靠近南极洲的地方,有一条南北走向的裂谷,其底部的地壳厚度仅为1.5千米,这里是地壳最薄的地方。 4. 岩石圈是指? A 地壳 B 软流层以上的部分 C 地壳和上地幔 D 地壳和软流层 5.下列现象与主要发生圈层对应不正确的是? A 地震--岩石圈 B 赤潮--水圈和生物圈 C 台风--大气圈和水圈 D 厄尔尼诺--岩石圈 小知识:赤潮是一种海洋生物灾害。海洋中一种或多种微小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迅速增殖或聚集,引起一定海域范围在一段时间内变色的生态自然现象。通常水体颜色因赤潮生物的数量、种类而呈红、黄、绿和褐色等。 厄尔尼诺指的是在中东太平洋地区海洋表面(南美赤道附近幅度数千公里的海水带)异常增温并与低层大气相互作用,它能产生较为显著的气候影响。 B 6.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同步课件: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ppt
-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同步课件: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单元小结.ppt
-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同步课件: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ppt
-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同步课件: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ppt
-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习题第1章本章总结提升.doc
-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同步课件: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ppt
-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习题第3章本章总结提升.doc
-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习题第1章章末过关检测卷(一).doc
-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习题第1章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doc
-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习题第3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