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发展的规律
2.人类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矛盾及解决方式 阶级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主要矛盾 阶级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阶级矛盾是次要矛盾) 矛盾性质 对抗性(敌我矛盾) 非对抗性(人民内部矛盾) 解决方式 阶级斗争实现 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改革实现 根本目的 建立新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 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3)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改革: (1)改革的性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改革的根本目的: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寻觅社会的真谛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决定 反作用(阻碍、促进)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决定 反作用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决定 反作用 (生产关系 适合生产力 状况规律) (上层建筑 适合经济基础状况规律) 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 前进的、上升的 过程是曲折 的 实现 途径 阶级社会 —阶级斗争 社会主义社会 —改革 A 1. 2005年新修订的《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共增收词语6000余条,其中包括“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 “单身贵族”、 “黑哨”、“拒载”、“另类”、“埋单”、“排行榜”、“票房”、“前卫”、“上班族”、“上网”、“刷卡”、“下课” 、“追星族 “博客”等等众多词语这表明 A、社会存在的变化会在社会意识中反映出来 B.社会存在的发展推动社会意识的同步发展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2.政府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这说明( )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C.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状况 D.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状况 B 3.近年来,网络热词层出不穷,“北京咳”、“坑爹假期”、“十里霾伏”等成为2013年网络流行语。每一热词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新名词——“北京咳”、“坑爹假期”等的出现和流行,反映出的哲学道理: ①物质和意识不可分离 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③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C 4.“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牛能绘画,那么它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头牛。”该观点说明了: A、动物也有意识 B、上帝是人脑自生的 C、有什么样的上帝就有什么样的上帝观念 D、上帝观念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映 5.在新时期,我们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将其写入宪法,以更好的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党的领导执政能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主要体现了: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C、社会意识能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D、社会意识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6.我国原有政府管理过多过滥,在一定程度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2004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行政许可法》进一步规范政府职权,更好地发挥为市场经济服务的职能。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体现了( ) A.政府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C.社会是物质的 D.社会是变化发展的 B * * * 涡阳二中:王志龙 * 马克思 主义哲学 历史唯 物主义 辩证唯 物主义 辩证唯物论(8) 唯物辩证法(19)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3) 历史观(3) 价值观(1) 人生观(4) 马克思 主义哲学 辩证唯 物主义 辩证唯物论(8)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3) 历史观(3) 价值观(1) 人生观(4) 历史观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 观点、总的看法。它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对历史观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历史观(3) 价值观(1) 人生观(4)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1.社会发展的规律 2.社会历史的主体 1.价值和价值观 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综合探究 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物质 意识 决定 能动作用 唯物论——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用来 观察社会历史领域里的问题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表现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