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存款准备金率调整评析央存款准备金率调整评析央行存款准备金率调整评析央行存款准备金率调整评析.doc

央行存款准备金率调整评析央存款准备金率调整评析央行存款准备金率调整评析央行存款准备金率调整评析.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央行存款准备金率调整评析央存款准备金率调整评析央行存款准备金率调整评析央行存款准备金率调整评析

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政策评析 24 发展研究 / 2005年 第5 期财政金融 DEVELOPMENT RESEARCH 一 、 近 十 年 我 国 存 款 准 备 金率 调 整 的 效 果 1998年之前,我国普遍实行高准备金率。到了1998年,为了避免亚洲金融危机导致国内经济“硬着陆”,我国调低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13%下调为8%;1999年前后,国内又出现了经济发展疲软及通货紧缩的现象,因此99年央行又进一步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8%调整至6%。从2003年以来,国内以钢铁和房地产行业为代表的固定资产投资出现了过热现象。2003 年9 月,央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6% 提高至7%。而2004年4月25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又决定提高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即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7%提高7.5%,。占据国内大部分市场份额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 100 多家城市商业银行将普遍实行这一新标准。根据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要求,资本充足率低于一定水平的金融机构,将执行8%的存款准备金率。而农村信用社和城市信用社暂缓执行提高 0.5 个百分点存款准备金率,仍执行6%的存款准备金率。我国的货币传导机制中,货币供应量扮演着中介目标的重要角色。由于在我国利率受到一定的管制,为了稳定物价和币值,主要是通过保持货币供应量的稳定适度增长来实现。而在近十年内,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经历了几升几降。先是 1998 年和1999年的两次下调,两次下调的主要目的都在于放宽商业银行的资金用途,增加银行的贷款投放,进而刺激经济的发展。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两次准备金率下调直接使金融机构的可用资金得以增加,当时中小金融机构资金紧张的状况得以缓解;而企业也因为银行信贷增加得以实现资金周转的渠道。通过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我国货币乘数上升,货币供应量实现了一定的增长,1998年广义货币(M2)增长了15.34%,而1999 年M2也增长了14.7%,实现了预定的调控目标。尽管两次下调了存款准备金率,银行可用资金大大增加,但是M2的增长率却是在减小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发生了银行“惜贷”的现象。因为当时我国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资金需求较少;加上当时国有企业的不良贷款较多,为保证贷款质量,许多银行不愿进行贷款投放。而且由于我国准备金账户是指付利息的,因此,在准备金率下调以后,许多银行仍然将资金以超额准备的形式储存在央行。由于银行大面积“惜贷”的出现,也导致存款准备金率下调没有实现其应有的效果。而从2003年以来,在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下,国外投机性资金大量涌入国内。截至2004年12月,中国外汇储备总额达到了6099亿美元,而2003年1 月的数据为3044.6 亿美元。其中有大量的国际游资就是在“赌”人民币升值,或是伴随着人民币升值的股票和房地产市场行情的上涨。在结售汇制之下,外汇的持续流入就意味着基础货币要不断增加,从而导致货币供应量以及贷款规模的增长。随着银行信贷规模的不断增长,很容易引起资本市场的过热或是泡沫经济。在这种情况之下,为了保持货币供应量的稳定,央行必须进行货币回笼,进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调整,可以选择的其中两大货币政策操作就是公开市场操作以及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中,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最理想的工具应当是公开市场业务,它的好处在于可以进行试探性、连续性的调整,不会对市场造成大的冲击。但是因为中国2003年以来出现了较强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国外资金的大量涌入现象。央行必须进行外汇公开市场业务,以国债及央行票据冲销由于外汇储备增加的基础货币投入,以保证货币供应量的稳定。近年来大量的国际游资涌入已经占去了公开市场业务可调控的较大份额;同时,大量票据的发行也会加大还款即货币投放的压力。因此单单依靠公开市场业务,要完成如此大量货币回笼的任务难度巨大。所以央行在近两年动用了存款准备金率这一强制性货币政策工具,作为公开市场业务之外的最后手段。因此也有人说准备金率是“央行工具箱中最后的工具。”众所周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缺点在于调整的强度较大,并具有很强的宣示效应,可能对经济造成冲击。2003 年9月的准备金率调整,冻结了约1500亿的超额准备。通过货币乘数效应,最终影响的市场资金规模在 6500 ̄7000 亿元之间。2004年4月0.5%的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也一次性冻结了1100亿元的资金。但同时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力度也十分强劲,达到1.82万亿元,其中央行票据发行达到1.45万亿元之巨。因此从两者的相对量上来看,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效果不能算是“猛药”。此外,在对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调整时,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就相应地降低一些。所以从总体上看,央行是在宏观调控中,在特定时期,根据实际需要在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和公开市场操作两大调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xiongxchun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