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2浅谈汉语语法教学的原与方法2014.11语法2浅谈汉语语法教学的原则与方法2014.11语法2浅谈汉语语法教学的原则与方法2014.11语法2浅谈汉语语法教学的原则与方法2014.11.ppt

语法2浅谈汉语语法教学的原与方法2014.11语法2浅谈汉语语法教学的原则与方法2014.11语法2浅谈汉语语法教学的原则与方法2014.11语法2浅谈汉语语法教学的原则与方法2014.11.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法2浅谈汉语语法教学的原与方法2014.11语法2浅谈汉语语法教学的原则与方法2014.11语法2浅谈汉语语法教学的原则与方法2014.11语法2浅谈汉语语法教学的原则与方法2014.11

汉语语法教学的原则 一、语法术语尽量少用,初级阶段尤其如此 比 如:只 说“ 动作的趋向”、“动作持续的时间”、 “ ……表示可能”等,而不出现“趋向补语”、“时量补语”、“ 可能补语”等术语;只用“V1 着 V2”、 “ Sb1 让/叫/使 Sb2+V”、 “ L+有(V 着)+N”等格式,而不出现连动句、兼语句和存现句等术语。 二、对所教内容须做浅化和感性化处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贯彻“深入浅出”的教学原则,对所教内容须做浅化和感性化处理。 用时间顺序原则可以解释和概括汉语语法中一些至今被认为互不相关的大量语句顺序原则。 A动补结构:看懂、打破、洗干净、累得走不动了、 高兴得跳起来 B连动句以及由“再”、“就”、“才”联结的句子: 小张上楼睡觉 我吃过饭再给你打电话 我们工作一结束他就来了 你给他钱他才给你书 C 状语和补语的顺序: (1)a猴子在马背上跳。 b猴子跳在马背上。 (2)a这次,我们大家得好好地干一场。 b这件事,你们都做得很好。 汉语语法的时间顺序原则有时还会影响句子的可接受性。如: (3)a 他把黑板上的字擦了。 b *他把黑板上的字写了。 c 他写字写在黑板上。 d *他擦字擦在黑板上。 再如多项定语的顺序是汉语学习中的一个难点。汉语多项定语一般的顺序为: (1)表领属的名词或代词(2)数量词 (3)形容词(4)表性质的名词。 如:   他的一把小瓷茶壶   张三的两个破墨水瓶儿   象似原则指的是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距离取决于它们所表达的概念之间的距离。 表领属的体词总是离中心语最远,因为领有者对事物的影响和属性对事物的影响有本质的不同,事物一般不会随领有者的改变而改变,却一定会随属性的改变而有别,所以领有者和事物的概念距离一定比属性远,体现在语序上就是表领有者的成分出现在属性成分之前。 数量成分带有从事物中“拣选”出某些或某个的意味,所以它基本上是作用于概念的外延,但它对物体概念内涵的影响要稍稍大于领属者,如它可反映物体是否具有[+可数]这样的属性,而它本身又不可看作事物真正的属性,这正好说明了它夹在领有者和属性词之间的位置。 形容词表示的属性多为我们的感官所感受到的,或与心理估价相关的性质,他们与事物之间的联系没有名词表示的属性那么密切、直接;名词表示的属性多为事物较稳固的性质,如质料等。如“破茶壶”和“瓷茶壶”。 “在墙上挂地图”与“地图挂在墙上” (1) 他们在墙上挂地图。 (2) 地图挂在墙上。 (3) 她在花瓶里插花。 (4) 花插在花瓶里。 (5) 他们在教室里唱歌。 × 他们唱歌在教室里。 (6) ×在地上掉手表。 手表掉在地上。 疑问 “在墙上挂地图”与“地图挂在墙上”意思有什么不同?汉语的处所到底应该放在动词前还是动词后? 三、句式、虚词使用条件须充分讲解,意义与形式并重 吕淑湘:语法书里一般都提出一些语法结构的公式,这是有用的,可是不够。要知道公式是抽象的,它的具体实现不是无限制的。有些组合符合这个公式,但是实际上没有这样的说法。 “Sb+把+o+v +在/到+Place” “名+把+名+动 + 在/到+ Place 如: *我把饺子吃在食堂。 *他把衣服买在北京路。 除了形式上的说明之外,我们还应该说明,某一动作发生后使名词所代表的事物附着在处所名词所代表的地方,才能使用“ 把”字句。如: 我把饺子放在桌子上。 他把衣服扔在床上。 再看“并”和“又”的区别: “并”和“又”,词典、教材中的解释都是“副词,用在否定词前面加强否定的语气”。没有说清二者的区别,所以学生常常用错,如: (1) A 你们班的学生说都很怕你。 B *我并不是老虎。 (2) A 老王卖房子的事你也知道了? B *我又不知道哇。 老师:玛丽,昨天你去喝酒的时候看到班 长了吗? 玛丽:老师,我昨天并没去喝酒。 学生 1:我知道你喜欢她,为什么还不告 诉她? 学生 2:我并不喜欢她。 语气副词“并”的使用条件是:“强调说明事实不是对方所说的、或一般人所想的、或自己原先所认为的那样。”如: 很多中国人认为西方人的生活丰富多彩,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语气副词“又”的使用条件是:强调说明不存在 某做法、某说法或某想法的前提条件或起因,以此 来达到否定该做法、该说法或该想法的目的。如: A:

文档评论(0)

cxiongxchun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