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宗三:宋明理学的三系牟宗:宋明理学的三系牟宗三:宋明理学的三系牟宗三:宋明理学的三系.doc

牟宗三:宋明理学的三系牟宗:宋明理学的三系牟宗三:宋明理学的三系牟宗三:宋明理学的三系.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牟宗三:宋明理学的三系牟宗:宋明理学的三系牟宗三:宋明理学的三系牟宗三:宋明理学的三系

牟宗三:宋明理学的三系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牟宗三? ????今天与各位讨论宋明儒学。平常讲这一时期的学问,大体都知道有程朱陆王两系。程朱一系,一般称之为理学,陆王一系,一般称之为心学。这一种分法,十分简略。这六百年长时间弘扬儒学,内容一定很丰富。平常只知程朱陆王,这是很表面的了解;而程朱之所以为程朱,陆王之所以为陆王,二者何以不同,大家便不甚懂。朱陆异同的问题,历来都不能解决。有谓此是天地间不可无之问题,亦同时是天地问不可解决之问题(章学诚说)。此语表面看起来很漂亮,但细按之,便知为无真知之浮语。章实斋自居于陆王一系,其实并不相干,他又把载东原视为程朱一系,同样是不相干。故二系之真实内容如何,自明代以后,鲜为人所知。这亦因为宋明六百年之内容曲曲折折,很少人能进入去理解。故讲哲学史的,先秦部分说得较详细,两汉以下至隋唐间,这千余年,大家根本不能接触,因太难了解。宋明则中国本来之学问,较为人所熟悉,但也只用几句话带过。如说朱子,便只说格物穷理便算了。说象山,则日心即理,心即理亦即难了解,非用几个字提一提便可解决。近年来我便深感这样几句话说过,实难使人心安,故下决心疏导这一期的学术。于是先摆出材料,如宋元、明儒两学案,我先就此二书中的文献,找出各家的线索,钩出眉目,此极费工夫。我整理这期学问,归纳得九人,即周(濂溪)张(横渠)二程(明道、伊川)北宋四人,胡(五峰)朱(元晦)陆(象山)等南宋三人,还有明朝的王(阳明)刘(蕺山)。这九人如一大建筑物的九根柱子,共构成一大系统,在这大系统内转来转去,便成就此六百年之学术。这九人是纲领,其他都属过渡,不离此九人范围之内(如朱陆的后学,阳明的后学。)而这九人是一个接上一个,互相勾连呼应的。北宋亦有一重要人物,此即邵尧夫,在当时与二程为好友,但学术内容并不相同。若讲哲学史自然要说及此人,但说理学正宗,便不须说他,因他并不在同一的课题上。?? ?? ????? ????今看此九人,是在问题之相衔接而相应上看的,而所以有分三系之结论,因只分朱陆二系,并不能见此六百年之详细讲学内容,这并不是先抱一成见而如此说的,而是通过其内容而自然得出的。开始时吾亦不知要如此分也。故一切东西,若不真正进入其内容,便不能有任何较决定的了解。若说他们同,则可说同是儒家;说不同,则亦有许多不同,可随便说,但只隔靴搔痒。故论异同。不能先存成见,亦不能只从表面来看;这都是不负责任。若真正进入去,便知分作三系,实有义理之必然性。此必然性在外面是看不到的。此三系之分与以前所说大乘佛教的三系相类(龙树之性空唯名,无着世亲之虚妄唯识,印度原始只有空有二宗,然后起之弘扬如来藏的真常唯心系,以空有二宗未穷尽佛学之蕴,此种义理之发展是很自然的。)如此方能尽其内容之曲折。?? ????今略说整理各家之经过。民国以来,大家都谈王阳明,阳明境界高,?良知亦不易懂,但因文字集中简单,故一般人都喜欢凭空说王阳明,谈致良知,知行合一,其实知行合一并非阳明的理论重点,且阳明亦不可孤立地说。至于朱夫子更麻烦,他的系统太庞杂,非即物穷理一语便可尽。朱子是承继北宋的,而北宋诸家,是宋明六百年学问的根源,但十分难懂,是以人都不愿看,直从阳明入手,这是不行的。北宋诸儒一方面甚复杂,一方面气味特殊,使人感到有隔,不如阳明的光明平易,但亦必须经过一番才行。现在看看宋元学案,周濂溪学案没有问题,因只有这些文字数据,问题在人能不能懂。横渠学案亦然,正蒙的全部都收在里面,没有什么问题。可是到明道、伊川和朱子这三个大人物,理学重镇,号称程朱者,其学案却编得最不好。故欲从宋元学案得到这三家的真相,是极难的,必然会成为大杂乱。当初黄梨洲亦知道二程之间有不同,故分为二学案。但材料只有二程遗书,而遗书内许多只标明二先生语,而分不开何者属明道,何者属伊川,这样怎能分为两学案呢?怎能确定划分二人的思想呢?故黄梨洲只得零零碎碎,杂七杂八的分抄一些,无原则与条贯,故看明道学案,会觉得明道不成道理,他的学问只是一些零碎风光,漂亮话头;但明道是个大家,有其显赫的地位,大家之所以为大家,显赫之所以为显赫,光是这些零碎风光,怎能代表他呢?故只据明道学案,不可能见出明道学问底真相。明道不清楚,伊川便不可能清楚,如冯友兰便把明道的话归于伊川。又有对二程常不加分别,把二程作一程看,如朱子便是如此;朱子不能划分明道与伊川之不同,故亦不能将明道充实起来,于是便将二程作一程看,对于笼统不能分的便统之曰程夫子,能明显地说出者便统在伊川处,故对二先生语便说程夫子,实只以伊川为准,于是便全部归于伊川,因朱子之较明确挺立之观念,都由伊川来。而明道,便由零碎风光而转成一个隐形人物,由伊川或程夫子代表之;但不止如此,有时明明是明道的说话,朱子便表示不赞同,但对于伊川,却无有不悦者。明道的零碎话头,为朱子所不喜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xiongxchun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