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cpr(新)指南210cpr(新)指南2010cpr(新)指南2010cpr(新)指南.ppt

2010cpr(新)指南210cpr(新)指南2010cpr(新)指南2010cpr(新)指南.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0cpr(新)指南210cpr(新)指南2010cpr(新)指南2010cpr(新)指南

2005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 2009中国心肺复苏指南 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 指南 强调实施高质量心肺复苏 按压速率至少为每分钟 100 次;而不再是每分钟大约 100 次 成人按压幅度至少为5cm;不再使用5cm的成人范围 保证每次按压后胸部回弹 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 避免过度通气 从A-B-C更改为C-A-B 《2010指南》建议将成人、儿童和婴儿(不包括新生儿)的基础生命支持程序从 A-B-C(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更改为C-A-B(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理由 绝大多数心脏骤停发生在成人身上,最高存活率均为有目击者的心脏骤停,而且初始心律是心室颤动 (VF) 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 (VT)。在这些患者中,基础生命支持的关键操作是胸外按压和早期除颤。 当施救者开放气道以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寻找防护装置的过程中,胸外按压往往会被延误。 如果先进行胸外按压,可能会鼓励更多施救者立即开始实施心肺复苏 按压部位 部位: 胸骨下1/2处 胸骨中下部 双乳头之间 压下与松开的时间基本相等 为确保有效按压: 患者应该以仰卧位躺在硬质平面 肘关节伸直,上肢呈一直线,双肩正对双手,按压的方 向与胸骨垂直 成人胸骨按下至少5厘米 按压主要是通过增加胸廓内压力以及直接压迫心脏产生血流。通过按压,可以为心脏和大脑提供重要血流以及氧和能量。 如果给出多个建议的幅度,可能会导致理解困难,所以现在只给出一个建议的按压幅度。 避免胸外按压中断 复苏期间给予的按压总数是心脏骤停后存活与否的重要决定因素。 给予的按压次数受按压速率和按压比例的共同影响;提高按压速率和该比例将增加给予的按压总数,反之将减少给予的按压总数。 如果您减少按压之间的任何中断的次数和时间长度,则按压比例会提高;反之降低按压比例。每次按压中断控制在10秒内。 总之在CPR程中,应该以适当速率和幅度,进行有效按压,同时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中断的次数和持续时间,还包括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 避免过度通气 对于成人、儿童和婴儿,单人施救者的按压-通气比率建议值(30:2)并未更改。在《2010指南》中,仍然建议以大约每秒钟 1 次的速率进行人工呼吸。 实施高级气道管理后,可继续进行胸外按压(速率为每分钟至少100次)且不必与呼吸同步。 之后,可按照大约每6至8秒钟1次呼吸的速率进行人工呼吸(每分钟大约8至10次呼吸),应避免过度通气。 取消“看、听、感” 取消心肺复苏程序中的“看、听和感觉呼吸”.在进行30次按压后,单人施救者开放患者的气道并进行2次人工呼吸。 取消环状软骨加压 不建议为心脏骤停患者常规性地采用环状软骨加压。 理由 环状软骨加压可能妨碍通气。 研究结果表明,环状软骨加压可能会延误或妨碍实施高级气道管理,而且采用环状软骨加压的情况下仍然有可能发生误吸。 另外,培训施救者正确使用该方法的难度很大。 电击治疗 《2010指南》已更新为包含有关为心律失常使用除颤和电复律以及为心动过缓使用起搏的新数据。这些数据基本上都仍然支持《2005指南》中的建议。所以,并未建议对除颤、电复律以及起搏进行重大更改。强调在给予高质量心肺复苏的同时进行早期除颤是提高心脏骤停存活率的关键。 手动除颤仪操作: 导电糊(盐水纱布)→电源→是否同步→调节能量(自动充电)→放置电极板(心底,心尖/紧贴胸壁)→按压放电开关 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主要问题及更改 建议进行二氧化碳波形图定量分析,以确认并监测气管插管位置和 心肺复苏质量。 简化了传统心脏骤停流程,并提出了替代的概念性设计流程以强调高质量心肺复苏的重要性 进一步强调了生理参数监测以优化心肺复苏质量并检测是否恢复自主循环。 氧合血红蛋白饱和度与吸氧浓度 在恢复自主循环后根据氧合血红蛋白饱和度逐渐降低吸氧浓度 恢复循环后,监测动脉氧合血红蛋白饱和度,应该逐步调整给氧以保证氧合血红蛋白饱和度≥94%,在恢复自主循环后,应该将吸氧浓度 (FIO2) 调整到需要的最低浓度,以实现动脉氧合血红蛋白饱和度≥94% 目的是避免组织内氧过多并确保输送足够的氧。 低温对预后的影响 许多研究已尝试确定发生心脏骤停的昏迷患者是否有望实现有意义的神经功能恢复,并提出了预后不良结论的判别准则,但过去制定的准则是根据未采用低温治疗方法的心脏骤停后患者总结的。 虽然在传统的心脏骤停后3天的预测时间范围内,神经系统检查或神经电生理研究已预测预后不良,但在采用低温治疗的心脏骤停后患者中偶见预后良好的病例 在心脏骤停后期间确定患者是否不可能实现有意义的神经功能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anqlud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