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国史学史讲义201中国史学史讲义2011中国史学史讲义2011中国史学史讲义.doc

2011中国史学史讲义201中国史学史讲义2011中国史学史讲义2011中国史学史讲义.doc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1中国史学史讲义201中国史学史讲义2011中国史学史讲义2011中国史学史讲义

前言 “中国史学史”概说 (1学时) 一、中国史学史的内容 (一)历史、史学和历史记录 “历史”和“史学”   “广义的历史,泛指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包括自然和社会史。通常仅指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它是史学研究的对象。”   “史学,亦称‘历史学’。社会科学的一个部门。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 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史”字出现。 《说文解字》:“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 清人及近人皆以“史”字原意为掌文献记载的官职:   清人江永《周礼疑义举要》:“凡官署簿书谓之中,故诸官言‘治中’、‘受中’、小司寇断庶民讼狱之中,皆谓簿书,犹今案卷也。”   清人吴大澂《说文古籀补》:“史,记事者也,像手执简形。” “史”之官:“掌官书以赞治”或“起文书草”(《周礼》卷三)。 “(古代典籍)无论怎样重要,只能说是历史的记录,是研究历史必要的材料,不能说他们就是历史。这些卷帙、册案、图表、典籍,全是这活的历史一部分的缩影,而不是这活的历史的本体。”:李守常《史学要论》,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1980年重印本 历史的本体:人类过去生活的实在过程。 历史的认识:历史学家根据过去的各种文字写下来的历史。 “有书为证很重要,通常我们总是借助历史文献来了解过去的,但是,后现代历史学的洞见在于指出,我们常常把连接我们与‘过去’之间的‘历史叙述’给忽略了,仿佛我们可以直接穿透历史叙述与‘过去’发生关系,因而‘历史叙述’仿佛是一面透明无碍的玻璃,常常被忽略不计,人们经常直接陈述历史,仿佛那是一个不言而喻的‘过去’。”——葛兆光《七世纪至十九世纪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 史学:史学是通过利用史料来研究和描述人类历史的学科。它包括人们占有史料、认识历史以及历史研究、历史编纂的理论和实践。史学的发展基本上是与历史的发展相一致。一方面,史学随着历史的发展、并在促进历史的发展中发展起来,另一方面,它又因对历史需要有个认识上和技术上的准备过程,往往表现出滞后于历史发展的现象,甚至不如哲学和政治学那样跟得上历史的脚步。 史学史:就是叙述史学本身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过程,并揭示其发展规律的历史。 (二)历史记录的解读   在思想家的传记和论著“进入我们的叙述之前,它们已经在选择、编辑、写作、评论的历史中,经过了‘意识形态’(政治性的观念)、精英意识(传统的对精英历史资料的关注)、道德原则(例如何为文明、何为鄙野的判断)和历史学叙述(观察、剪裁和修饰)这几重筛子的过滤,已经未必那么真实可靠了,而考古发现和作为文物的那些文字资料,如有名或无名的碑刻、艺术性的书画题跋、大量叙述家常与礼节性问候的书信及民间流行的各种通俗读物,反而并没有经过这种有意识的‘筛子’,倒有可能有利于重建或呈现思想的真实历史语境。”——葛兆光《七世纪至十九世纪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 史料的分类(一) 精英史料和边缘史料 1、精英史料:正史、典志类史书、官修地方志、文人笔记、传记、女教书、家法和家训以及其他官修史书、一些文人私修史书等 2、边缘史料:档案、墓志、地方志、金石碑铭、诗词、笔记、小说、书信、契约、婚帖等文字资料及图片、实物等 张泽端“清明上河图”一段,村民拜见皇帝。南宋不具名卷轴一段,上海博物馆,墓志:墓志 (1) 墓志最突出的叙事特点是隐恶扬善,这一点已早为唐人所指出:“大凡为文为志,纪述淑美,莫不盛扬平昔之事,以虞陵谷之变,俾后人睹之而瞻敬。其有不臻夫德称者,亦必模写前规,以图远大。至天下人视文而疑者过半,盖不以实然故绝。”——《唐范阳卢夫人墓志铭》,周绍良主编《唐代墓志汇编》  王婉为“父子三人皆至宰相”的韦思谦继室、韦承庆继母、韦嗣立生母: 墓志 (2):王婉墓志 《王婉墓志》:“前夫子子承庆,八岁偏罚,十岁便为夫人所养,抚存训奖,慈爱无隆,学宦婚娶,并夫人所成立。常谓所生子嗣立、淑等曰:时俗妇人,罕有明识,前妻之子,多被憎嫌,孝已伯奇,皆其人也。此吾之所深诫,亦尔辈所明知。” ( 《大周故纳言博昌县开国男韦府君夫人琅耶郡君王氏墓志铭》,周绍良主编《唐代墓志汇编续集》 ) 《旧唐书·韦思谦传》载:“母王氏,遇承庆甚严,每有杖罚,嗣立必解衣请代,母不听,辄私自杖,母察知之,渐加恩贷”。 (《旧唐书》卷八八《韦思谦传》) 史料的分类(二) 男性史料和女性史料 1、男性史料: “古诸侯娶九女,士有一妻,《晋令》:诸王置妾八人,郡公、侯妾六人。……所以阴教聿修,继嗣有广。广继嗣,孝也;修阴教,礼也。而圣朝忽弃此数,由来渐久。将相多尚公主,王侯亦娶后族,故无妾媵,习以为常。妇人多幸,生逢今世,举朝略是无妾,天下殆皆一妻。……凡今之人,通无准节。父母嫁女,则教之以妒;姑姊逢迎,必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anqlud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