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对沉积的作用课稿.ppt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生物在蒙皂石的伊利石化中的作用机制 1.氧化还原交代 Dong,2012 过去一般认为蒙皂石的伊利石化是高温和(或)高压作用的产物。 实验显示,在常温常压下,铁还原菌将乳酸氧化为乙酸时,释放电子将蒙皂石中Fe3+ 还原为Fe2+,同时促进了其伊利石化 (蒙皂石 + A13+ + K+ → 伊利石 + Si4+)。 铁还原菌 Shewanella putrefaciens 铁还原菌 乳酸 氧化为乙酸 乙酸 (B)铁还原菌细胞表面羧基等官能团及其胞外分泌物 (EPS),可高效地吸附蒙皂石溶解释放的Al 、Si等元素(M+),进而充当伊利石、长石等的结晶模板, 使其饱和成核,最终形成伊利石、长石等次生硅酸盐矿物。 据谢树成等 (A) 微生物胞内有机物氧化所衍生的电子经胞膜铁还原酶譬如Mtr系列功能酶)传递至胞外含铁蒙皂石,通过还原蒙皂石结构中的Fe(III), 使Fe(III) → Fe(II), 进而导致蒙皂石溶解破坏,使大量Al、Si等元素释放到溶液中。 微生物成因硅酸盐矿物的形成机制 2.溶解重组 (A) 由于微生物细胞表面及其EPS含有丰富的羧基及磷羟基等有机官能团,因而易与溶液中的Al、Si等阳离子形成A图的富铁集合体。 (B) 在局部微环境中,吸附态的阳离子达到过饱和而成核,进而形成B图的硅酸盐矿物的前驱相—纳米级的无定形Al-Si复合体。 360nm 370nm 560nm 610nm 微生物成因硅酸盐矿物的形成机制-2.溶解重组 蓝细菌胞外类似的覆盖物 巴西Solimoes河的附生细菌透射电镜图像 (C)这些硅酸盐矿物前驱相在形成过程中会与K+或Ca2+等阳离子共沉淀, 覆盖胞外呈不同结晶程度的硅酸盐矿物 (D) 再历经脱水、熟化等过程,最终形成伊利石或长石 。 溶解重组过程可能产生的微孔隙对页岩气很重要。 Konhauser Uruttia, 2009 微生物与粘土矿物作用形成许多纳米级孔隙:页岩气 硝酸盐还原菌 铁还原菌 硫酸盐还原菌 产甲烷菌 好氧菌 有机质 页岩气 提纲 前寒武纪微生物对沉积的作用 二.显生宙微生物对沉积的作用 1.微生物在黑色页岩形成中的作用 1). 微生物与黑色页岩(泥岩)沉积 2). 微生物与粘土岩成岩过程 2.微生物在时错相沉积形成中的作用 1).华南早三叠世时错相沉积(1) 2).华南早三叠世时错相沉积(2) 三. 结语 显生宙宏体生物与微生物岩丰度 的负相关关系 赵小明等,2008 华南早三叠世时错相的时代分布 时错相与宏体生物灭绝后微生物活动有关,并随着宏体生物复苏而消失。 显生宙微生物岩丰度与多细胞生物分异度负相关 显 生 宙 Riding and Liang, 2005 1. PTB绝灭与三大缺失及时错相的关系 大绝灭 Chen Benton, 2013 早三叠世微生物与时错相的关系 浅水有氧带—蓝细菌等—时错相1; 较深水无氧带(硫化带) —产甲烷菌、硫酸盐还原菌、绿硫菌—时错相2 蓝菌 绿硫菌 硫酸盐还原菌 产甲烷菌 华南早三叠世时错相的地理分布 时错相(1)(微生物岩等)广泛分布于浅水台地区(黄绿色), 时错相(2)各种灰岩则在相对较深水区(蓝色) Yin et al., 2012 由底栖微生物活动引起沉积粘 结和圈捕、和/或表面矿物 沉淀、和/或生物矿化作用而产生的微生物沉积岩。前寒武纪最多,寒武纪后由于多细胞动物啃食、生物扰动等各种生态压制作用而衰退。在显生宙的一些重大突变期也大量出现。包括叠层石、核形石、树形石、凝块石等。 四川重庆老龙洞P/T 界线上的钙质微生物岩 2.华南早三叠世时错相沉积(1) T P 王永标等,2005 微生物岩 Microbialite 细菌化石直径20-30 微米 绝灭界线 王永标等,2005 微生物岩 凝块石-非纹层,具凝块结构的微生物岩 贵州罗甸大文三叠系底部微生物炭中的凝块石. 左表面;右单偏光镜下 成因机制:球状菌矿化,微生物粘结碎屑,或无机沉淀? 刘建波等,2007 纳米颗粒交代有机质 (EPS, Fi, CB) 纳米颗粒生长粘结 形成多面体晶体 多面体晶体生长聚集 形成微晶颗粒 微晶颗粒+有机质 形成凝块内核 富有机质的凝块核心 凝块形成于两种有机矿化机制 核心-交代矿化; 外环: 结壳矿化 凝块石的有机矿化过程 Tang et al., 2013a 贫有机质的纤维外环 叠层石亦属于微生物岩, 在P/T大灭绝后广泛出现 土耳其 Curuk Tag T1底部的叠层石 1.穹状,标尺85m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