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亲社会行为及其理论
二、关于亲社会行为发生的三种理论 (一)社会交换理论 助人行为有隐蔽的个人利益。帮助他人获得的报偿可能是外部的,也可能是内部的。比如,为了树立自己的形象、为得到他人的赞许或友谊等属于外部报偿;为了解除内心的烦扰、为了提升个人的自我价值感等属于内部报偿。 移情是真正的利他主义的根源。 巴特森(1981)进行的唤起移情感的研究,旨在区分开为减轻自己烦恼的利己主义的动机和纯粹利他主义的动机。 自我聚焦的苦恼和他人聚焦的移情。后者才会产生真正的利他主义。 二、关于亲社会行为发生的三种理论 (二)社会规范理论(Social Norm Theory) 1.互惠规范 人类道德准则中最普遍的成分,是交互性规范。 2.社会责任规范 各种社会对人们的行为都有一个共同的期望:人应当帮助对自己有善意的人,而不是伤害他们。由于这一规范的存在及其在社会化过程中对人的长期影响,使人都获得了报答别人善意和帮助的观点。 第一节 亲社会行为及其理论 三、儿童利他行为的发展 儿童利他行为的发展有一个过程,很小的时候是没有利他行为的,助人的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这一观点得到道德发展理论的支持。 皮亚杰 柯尔伯格 一般认为,6-12岁是助人行为发展最快的时期,这与儿童的认知能力的发展和生活范围、内容的变化使他们的道德判断从自我中心转向互惠是一致的。 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一方面以道德认知发展和移情能的能力发展为基础,另一方面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习得。 第三节 助人的决策过程及影响因素 (二)助人者特征 2.人格特征 研究表明,社会责任感和利他行为有正相关关系(E. Midlarsky, 1972)。也有研究发现,不同人格特征与不同类型的助人行为有一定的相关,但是并未发现某一特征与各种类型的助人行为都存在一致的相关性。 道德推理和亲社会行为有正相关。也就是说,道德推理水平越高,越容易做出亲社会行为。 结论:不存在明确的利他人格特征。部分是因为:情境对人们的助人意愿和决策发挥着重要影响。 第三节 助人的决策过程及影响因素 (二)助人者特征 3.心境 (1)消极心境 内疚是一种痛苦的情绪,为了减轻这种痛苦,恢复被动摇了的自我形象或试图恢复积极的公众形象,人们往往作出助人行为,以此来“赎回”失去的东西。总之,内疚导致更多的善行。 消极心境减少助人行为的研究大都是关于儿童的。对于成人而言,助人是自我满足,它能给个人带来内部报偿,帮助抵消坏情绪。 社会化良好的成年人总是在心境不好时就做好事吗?并非总是如此。 消极的心境除产生同情外,还会造成沮丧——一种以抑郁地沉溺于自我关注为特点的状态。这会导致过度的自我聚焦,因而对助人变得不敏感。 第三节 助人的决策过程及影响因素 (二)助人者特征 3.心境 (2)积极心境 好心情使我们看到生活的光明面。 帮助他人是一个延续我们好心情的好方法 好心情增加我们对自己的注意量,更关注内心世界的协调,并且这个因素使得我们更可能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理想行事。 第三节 助人的决策过程及影响因素 (三)情境因素 3.旁观者在场 4.榜样的存在 5.去个性化:减少助人行为。 减少匿名会增加助人行为。 第四节 助人行为的培养 一、明确责任与增加互动 二、示范作用 三、助人情感倾向的培养 四、助人技能的学习 五、价值取向的教育 第四节 助人行为的培养 一、明确责任与增加互动 要提高助人行为,我们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解释事件,从而增加责任的明确性,增加人们的助人可能性。 直接的人际相互作用可以明显增加人们的助人行为。因此,通过增加人际相互作用来激发人们的助人动机,是十分有效的方法。 第四节 助人行为的培养 二、示范作用 示范作用对助人行为的提高实际上是基于社会学习理论的:即我们的助人行为可以通 过观察他人的助人行为而获得,具体来说,有两种形式的示范作用: 现场的示范作用 媒体人物的示范作用 第四节 助人行为的培养 三、助人情感倾向的培养 (一)移情能力培养 移情是人际交往中情感的相互作用,是对他人情绪的觉察而导致自己情绪唤起的一种情感体验。移情可以使一个人把自身投射到他人的心理活动中去分享其情感,也可以受他人情感活动的引导而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