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从地域流转看李白世用之困顿与转折94.doc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地域流转看李白世用之困顿与转折94

從地域流轉看李白世用之困頓與轉化 林淑貞 摘要: 文學史圖構李白是挾劍出遊、任俠自得、曠達自適的形象,賀知章也稱他為天上謫仙人,甚至後世在論述盛唐詩歌分劃流派時,往往將李白劃入浪漫主義的詩人流派當中;更多的學者不斷從道家與李白的關係勾勒他求仙訪道的歷程,來證明他是一個心存出世思想的詩人。到底李白的生命情調是什麼?果如上述所分?如此任性曠達的他,是否有求用之心?如果有,又是追求什麼樣的事功呢?考索李白一生,幾乎是擺盪在「世用」與「求道」軸線上的兩端,不斷迴環返復,到底李白世用的歷程如何?在遭受人世困頓之際如何轉化心境?本文旨在透過地域流轉來探勘李白一生追求世用之困頓歷程及心境之轉化與變化。先論求用之歷程及地域之流動,次論世用困頓之心境題寫,再論世用未果的轉折與釋放,最後再論李白文化自我與個人自我的衝突。 關鍵字:李白 地域 空間 旅遊 用世之心 前言 李白(701─763)一生六十三年的歲月中,行跡從蜀到江陵,歷江夏、金陵、揚州、安陸、南陽、長安、岐州、邠州、華州、開封、宋城、嵩山、洛陽、隨州、襄陽、太原、齊州、南陽、潁州、下邳、淮陰、楚州、杭州、荊州、東魯、商州、魯郡、魏州、幽州、邯鄲、宣州、潯陽、岳州、零陵、豫章、和州、當塗等地,行蹤歷遍中國。在文學家當中,蘇軾亦是遍歷大江南北,曾仕宦遊走於:杭、密、徐、湖、黃、登、常、潁、定、惠、儋、韶等地,但是,李白與蘇東坡行旅各地有所不同,東坡一生凡九遷,流轉各地是因為遊宦各地不得不然而行,而李白則不然,完全出於主動性的出遊、行旅,而在這個主動性的行旅過程當中,其實有一個更大力量,驅使他不斷地出遊與行旅,這個力量是什麼呢?也就是「世用之心」與「求道之心」互相擺盪,何以然呢? 文學史勾勒李白的形象是才氣縱橫,到處行旅,似乎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天上謫仙人,事實上,他的一生是被編織在「世用之心」與「求道之心」的糾葛當中,「用世之心」是存活在當世、現世,也是理想、抱負可以實現的地方,去除這層現實人世,所有的成就、所有的作為將落空而無所依憑,但是,李白在人世的遭困,往往要透過「求道之心」來達到消解,也就是寄託遐想天外的遊仙行為,才能讓自己在現實世界中得到生命的安頓。 本文擬從李白地域流轉來勾稽其「用世之心」,到底世用歷程為何?在世用未果之後,如何調整心境,轉化困頓之心?此求用心境是否與豁達的李白形象相悖? 貳、求用之地域流動與歷程 李白果真有用世之心? 一般對李白的認知是由賀知章贊嘆他為天仙謫仙人開始,遂從詩歌中考證其與道教關係之作品多不勝數,李白誠然與道教有密切關係,曾在天寶三載(744)至齊州受道籙,甚至最後一任妻子宗氏也上廬山學道,李白還曾親送妻子到廬山尋訪女道士李騰空,時在上元二年(西元761)同時也寫下〈送內尋廬山女道士李騰空二首〉,這些皆足以證明李白與修道關係密切,但是,我們不能就此斷定李白的生命情調是完全是道教式的,而無用世之心。事實上,李白一生中,存有強烈的用世之心,我們從李白晚年(代宗寶應元年,時年六十二歲)仍欲從李光弼抒展懷抱,後雖半道病還來看,其用世之心,迄耄耋之年仍未稍減。然而,弔詭的就是,他的用世之心,往往與修道之志互動、互為依違,何以如此呢?據安旗所言:「每一次從政治活動之始,他意氣昂揚,精神煥發,出世思想就消失得無影無蹤;隨著情況的轉折,出世思想又來到他心裡;失敗成為定局,沈重的打擊降落到他頭上,出世思想就似乎充塞他整個心靈。」,洵為確論。用世之心遭遇挫折愈強烈時,其修道之心愈增強,這種反制的力量在我們看來似乎相悖反,但事實上,若從弗洛依德的心理學觀之,當遭困之阻力愈強,則防衛之心愈強,所表現的方式有:否定、投射、退化、合理化、移置作用、昇華作用等等,以因應現實的挫折感,我們再反觀李白的詩歌,應證了安旗所云,也就是說,我們認知的李白並非一逕的飄逸潚灑,而是一番心理轉折之後所呈現出來的一種防衛的轉化心理,一種面對現實困頓所衍發出來的防衛機制。 我們從李白詩中可以真實的體認他求用、待用心情非常強烈。出蜀之前,李白不斷豐厚才學,並讀書匡山,曾云:「洗硯修良策,敲松擬素貞,此時重一去,去合到三清。」(〈冬日歸舊山〉)「修良策」即指出李白有才可修濟世良策,而「三清」是什麼呢?是指玉清、上清、太清三個神仙居所,安旗指出:「集中常以天庭、仙界喻朝廷,此亦其意」遂有「經此一番深造後,當一飛沖天。」(頁22)之意。是故,李白對自己的才華深具肯定,而且自喻有堅貞品德。 然而仕進之路,若無提舉之人,亦無法成就事功,所以李白不斷地在尋找可以引薦自己的知己,他曾在〈讀諸葛武侯傳書懷贈長安崔少府叔封昆季〉中指出:「余亦草間人,頗懷拯物情。晚途值子玉,華髮同衰榮。託意在經濟,結交為弟兄。無令管與鮑,千載獨知名。」這首詩歌說明了李白事功志業是「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