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做佃农赢过当地主,15个年轻人的希望故事
做佃農贏過當地主,15個年輕人的希望故事 荒地闖出百萬年薪 斗南傳奇:荒地、年輕人 雲林縣斗南鎮,一望無際的農地中,7年級生(指民國70年西元1980年出生)的歐孟翰正開著輪胎比人還高的綠色機器在農田中馳騁;29歲的陳昭誠穿著襯衫與西裝褲,坐在高高的曳引機裡;30歲的林文平,擁有7張金融證照,曾經百萬年薪的他,也在犁田… 台灣最大的佃農團隊 一手向農民租下休耕的土地,大規模耕種,另一手掌握通路,銷售獲利後依績效分紅,有人收入上看百萬元,是傳統農民的10倍。 這群人的學歷有嘉義大學森林系、畜產系、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文化大學園藝系、吳鳳科技大學會計系,15個人中有7個人是六、七年級生(1970~1980年出生)。 驚人的種種傳奇 一般農戶(一對農民夫妻)一戶頂多耕種一公頃地,但這15個人耕種面積可不是15、30公頃,而是500公頃,相當於833個足球場大。 仿科技業的分紅制 這群台灣新佃農,不僅租了500戶才能耕種的地,他們還有一套培訓與晉升制度,仿照高科技業建立績效分紅制,生產量越多分紅就越高,並且靠著規模經濟與逆季節操作,創造高獲利。 一塊塊因台灣工商發展和加入WTO而「被宣判死刑」的休耕地,被一群年輕人如何改變?過程,有著什麼樣的轉折? 轉型大農經濟,獲利增9倍! 故事第一章:加入WTO的危機農產價格大崩跌,二成五田地休耕 民國91年(2002),台灣加入WTO,稻米、蔬果陸續開放進口,價格開始崩跌,一公頃農地種稻米,沒有任何災害,一年所得只有12萬元新台幣,收入比外勞還低。 休耕期,一公頃土地可從政府拿到每月9萬元補貼,再加上每個月6,000元的老農津貼,淨收入超過耕田,而且不必怕天災風險。這樣情況下,誰還要耕田? 故事第二章:絕境見商機著手提升經濟規模,跳過中盤銷售 「公斤買、台斤賣,做通路就賺40%」曾做過百事可樂業務兼送貨小弟的張有擇,知道通路的威力,於是他挑戰農產品通路體系的派別與利益糾葛,並與台大生機系教授方煒等人合作,逆向操作,向地主承租一塊塊休耕農地,號召年輕人返鄉就業,建立起台灣最大的佃農團隊,引入機械耕作、進行專業分工。 故事第三章:租地當大佃農機械化操作,效率大增、成本大減 張有擇付農民一分地一萬元(原一分地賺三千)租金,讓他們收入比種田多。 再者,將耕作機械化,光是購買四組播種機就超過六千萬元。張有擇透過與農委會的良好關係,取得一半補助,在雲林縣、台南縣、彰化縣建立了橫跨中南部的大規模栽種基地。 到處租地耕種,量大有議價能力的結果,被眼紅的情況也陸續發生,曾被縣議員杯葛無法取得地方政府補貼,但張有擇也非省油的燈,他會跳過縣府,改跑到中央的農委會搶資源。 故事第四章:加入全球競賽引進奇異果分裝機,做產品分級 斗南新佃農團隊投資蓋了冷藏庫,可以把馬鈴薯冷藏到產季後或颱風季節才出貨,這是他們沒受到颱風災害影響而能持續出貨的原因。 以正在蓋的冷藏庫與分裝場為例,他們投資了五億元,冷藏庫存量9千公頓。而且這個冷藏庫還安裝了自動水洗、快速照相選貨分裝的設備。 教授方煒說: 「這套設備取經的對象是紐西蘭奇異果公司,分裝與挑選奇異果在用的機器!」 故事第五章:打進日本市場投資冷藏設備,淡季出貨提高利潤 為什麼一般農民不這麼操作? 第一:小農民無法負擔昂貴的冷藏庫興建費用。 第二、過了產季,中盤商也停止收購,除非小農民有自己的通路,否則抱著馬鈴薯也不知道賣給誰。 這就是斗南新佃農的優勢,他們跳過中盤商,直接銷售到國內的台北市、台北縣、台中市等賣場通路與日本市場。在台灣,他們直接出貨給家樂福等大賣場。在日本,他們則與青森、長野等縣建立關係,直接出貨給當地農會。 民國42年(西元1953),中央政府實施耕者有其田政策,長期被大地主剝削的貧窮佃農,找到機會翻身,佃農這個身分,從此消失。 * * 思凱哥 這是百佳的讀書報告 一片土地 兩樣農夫 這裡是斗南鎮,位處台灣中部雲林縣,面積48.1505平方公里,但人口僅4萬7千人,多數人甚至不知道它在何處。 然而,在中國的首都北京, 這個台灣小鎮卻成為被高度關注的研究個案。 這群年輕人為何出現在窮鄉僻壤? 別看他們小小年紀,已是台灣最大的馬鈴薯、胡蘿蔔栽種業者,也是台灣出口到日本數量、金額最大的業者。一年光是馬鈴薯與胡蘿蔔產值就達到二億元。 舉例來說,今年一般農民馬鈴薯只能賣一公斤5元,他們一公斤卻能賣40元,每公斤比別人多賺了35元。 54年後的今天,一群「新佃農」出現,他們是一群年輕人,在荒蕪5年多的農地上,種出一籮筐、一蘿筐的胡蘿蔔、馬鈴薯和各式各樣農作。 每個人都會遇到困境, 重點是,如何突破困境。 絕處逢生的精神,成就了傳奇, 困境,並不可怕, 可怕的是,不懂得突破。 摘自商業周刊第1043期 家佳 2007/1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