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闻心理学
问 题 与 探 讨 第 二 章 思 考 题 1.联系我国新闻心理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借鉴西方大众传播心理学研究成果,对我国新闻心理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作一预测。 2.在新闻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如何理解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新闻心理学;新闻心理学之记者、编辑、主持人、受众等心理学之间的关系? 3.新闻心理学与传播心理学之比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来吧 回顾与展望 第二章 新闻心理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第一节 西方新闻心理学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 第二节 我国新闻心理学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 第一节 西方新闻心理学研究的 历史、现状和发展 (西方大众传播心理学) 早期对传播学发展有较大影响的是心理学和社会学。许多舆论和传播研究的先驱接受过心理学训练。主要的心理学流派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由于行为主义不是一种简单的学说,而是一种行为研究的重要观点、哲学,早期传播学研究在行为主义影响下积累了一些具体的知识,研究方向也为它所左右,即形成了传播学行为取向的研究主流。 行为主义对传播研究的影响在于两个部分,一是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对传播研究的影响,二是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刺激—反应(Stimulus-response,简称S-R)学习理论和观察学习理论对传播研究的影响。 行为主义首先在美国出现和被接受,是因为(1)行为主义对后天而不是先天的因素的强调,符合奉行新国家观的美国公众的社会理想; (2)行为主义向奉行进步主义的革新者们提供了“社会控制”这一革新思想;(3)行为主义也顺应了当时流行美国的反理智运动,这一运动反对夸夸其谈的理论,赞成与实践的联系。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演变 S—R (刺激—反应) S—O—R 刺激-有机体-反应 在持续发展和不断增强的反对研究意识、强调客观地研究外显行为的潮流中,大众传播研究也采用了客观的方法,注重研究传播活动中人的行为。 媒介心理学(Media Psychology) 在美国已发展成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领域。该领域的主要实践及研究活动包括:心理学者作为广播和电视节目的来宾或主持人,向大众介绍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解答心理问题;为印刷媒介和电视节目制作提供咨询;为报纸、杂志撰写专栏文章;对大众进行媒介教育;帮助没有媒介经验的心理学者有效地从事媒介活动,使心理学知识为一般听众所理解;研究 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媒介对受众心理的影响;研究媒介新技术环境下的人机相互作用——受众对新刺激的认知环境下的人机相互作用,特别是受众对新刺激的认知和情感反应;帮助开发新的媒介技术产品,例如虚拟现实技术在心理治疗和心理研究领域的应用等。 AMP ——APA 心理学者最早在媒体中出现是在20世纪20年代,但可称为媒介心理学先驱的,是一批从60年代初开始从事媒介活动的心理学者。当时,这些学者的活动不能被同行理解和接受。一直到70年代之后,随着广播电视中的听众讲坛节目的兴起,心理学者被邀请作为来宾或主持人参与节目已成惯例,于是,一些从事媒介活动的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在1982年发起成立了媒介心理学协会(简称AMP)。 协会旨在促进心理学家和心理健康问题的专业人员参与媒介活动,制定心理学家参与媒介活动的伦理和职业标准,对公众进行媒介教育。该协会在1985年成为美国心理学会(APA) 第46分会——媒介心理学分会,1997年决定更名为“媒介和传播技术心理学分会”。 媒介心理协会成为APA分会后,宗旨为:鼓励成员更多地从事研究工作,并在严格的、由APA公共信息委员会和46分会共同制定的心理学者从事媒介活动的职业伦理指南下从事媒介活动。 同时,也更强调媒介对人的影响的研究。(这部分的研究与传播学的研究是相同的。) 第 二 节 我国新闻心理学研究的 历史、现状和发展 一、历史和现状: 我国对新闻心理学进行研究并形成一定规模,时间在20世纪的80——90年代。而对新闻心理现象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的20年代。其时,从报纸读者开始,《循环时报》的主编王韬,力主新闻应反映“人心之趋向”,把报纸作为传者与受者互动的工具,指出“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达”。《京报》创始人邵飘萍也提出新闻事业应“默察多数国民之心理与夫人群发达进步之潮流”的主张。 并在1923年出版的《实际应用 新闻学》中指出“所谓有价值的新闻,第一即在多数之人爱读而已。于此应研究多数人何以爱读?则必直接间接与多数人不无关系,而为彼等所皆欲知之事。””则外交记者于迎合多数读者心理之外,且负制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