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植物生长物质植物生长物质
第一节 植物生长物质的概念和种类 一、植物生长物质 植物生长物质( plant growth substances)指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生理活性物质,包括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二、植物激素(phytohormones) 植物激素:植物体内产生的、并从产生之处运送到别处、对生长发育起显著作用的微量(1μmol/L)有机物。 1934年, 荷兰的K?gl等分离、纯化出这种物质,经鉴定是吲哚乙酸(indole acetic acid , IAA). 三、细胞分裂素( CK)的发现和化学结构 Skoog和崔澄(1948)等发现生长素存在时腺嘌呤具有促进细胞分裂的活性。 1955年米勒(Miller)和Skoog等发现存放了4年的DNA也能诱导细胞分裂→激动素(KT)。 1956年,米勒等从高压灭菌处理的DNA分解产物中纯化,→6—呋喃氨基嘌呤。 1963年,未成熟的玉米籽粒→细胞分裂促进物质,→玉米素(zeatin,Z,ZT),是最早发现的植物天然细胞分裂素 五、乙烯( ETH)的发现和化学结构 十九世纪,人们发现煤气街灯下树叶脱落较多。 1901年俄国Nel jubow 发现照明气中的乙烯能引起黄化豌豆苗的三重反应。 1910年认识到植物组织能产生乙烯。 1934年确定乙烯为植物的天然产物。 1959年,伯格(Burg)等(气相色谱)测出了未成熟果实中有极少量的乙烯产生,随着果实的成熟不断增加。 1960年代末确定乙烯是一种植物激素。 (三)生长素的信号转导 自学 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植物生长物质、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极性运输、三重反应 二、问答题 1、举例说明各类植物激素的生理功能及在生产上的应用。 四、ABA的生理作用 1、促进脱落 2、促进休眠 长日照 GA 促进生长 甲瓦龙酸 IPP CK → 促进生长 短日照 ABA 促进休眠 3、促进气孔关闭 原因:ABA使Guard Cell胞质中IP3增加,打开Ca2+通道,胞质中Ca2+浓度和pH↑,抑制质膜上的K+内向通道,激活K+、Cl-外向通道,K+、Cl-外流, Guard Cell水势↑,水分外流,气孔关闭。 4、提高抗逆性 ABA在逆境下迅速形成,使植物的生理发生变化以适应环境,所以ABA又称为“应激激素”或“逆境激素”。 五、乙烯的生理作用和应用 (一)生理作用 1、促进细胞扩大,抑制伸长生长 黄化豌豆幼苗上胚轴对乙烯的生长表现“三重反应”。 三重反应:抑制伸长生长、促进增粗生长和偏上生长。 三、CKS的代谢及运输 (一)生物合成 合成部位:根尖、生长中的种子和果实,在细胞内的合成部位是微粒体。 游离的CKS来源: tRNA水解 从头合成*:前体:甲瓦龙酸 CK有两类:游离的和结合在tRNA上的。 甲瓦龙酸 玉米素 异戊烯基腺嘌呤 异戊烯基焦磷酸 异戊烯基腺苷-5’-磷酸盐 5’-AMP (二)CKS的结合物、氧化和运输 CKS的结合物有三类:与葡萄糖、氨基酸、核苷形成结合物。 CKS降解的主要方式是通过细胞分裂素氧化E氧化(不可逆分解)。 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无极性。根尖合成的由木质部导管运输到地上部分。 四、ABA的代谢和运输 (一)生物合成 部位:主要在根尖和叶片细胞的质体内(叶中是叶绿体,根中是淀粉体)。 前体:甲瓦龙酸 (mevalonic acid) 合成途径: 直接途径—由MVA合成而来 间接途径—由叶黄素裂解而来 甲瓦龙酸 C5 异戊烯基焦磷酸 古巴焦磷酸 C10 法呢焦磷酸 C15 ABA 直接途径 紫黄质 黄质醛 C15 间接途径 (二)代谢和运输 运输无极性。 红花菜豆酸 还原 二氢红花菜豆酸 氧化ABA 结合 脱落酸葡萄糖酯 甲瓦龙酸 细胞分裂素 异戊烯基焦磷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