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沉积相-重力流
底面构造 2 湖底扇相模式 (4)外扇亚相 地形较平坦, 与深海平原逐渐过渡。 以漫溢沉积为主, 层薄。 沉积物:具C--E、 D--E 序。 宏观上以进积式最常见, 粒度上表现为细-粗-细。 即:远岸浊积扇 可与海底扇相模式类比 湖底扇沉积相序 3.近岸水下扇 发育在陡岸靠近断层的深水区,由泥石流、洪水 直接入湖形成,无补给水道。平面扇形,剖面楔状。 (1)内扇 主水道、水道堤 沉积物:分选差的砂砾岩 (2)中扇 扇的主体, 辫状水道为主,迁移频繁。 沉积物:砂 构 造:多层叠置、冲刷 (3)外扇 漫溢沉积。 沉积物:中薄层砂、粉砂 4.滑塌浊积体 浅水区的各类砂体沿水下斜坡滑动形成的重力流浊积体。 沉积物:多为砂、粉砂 结 构:多变,但可以分选好、杂基少 构 造:粒序层理、块状层理、滑动和滑塌构造、泄水构造 形 态:席状、透镜状、扇状 (二)槽相模式 1.海槽型重力流沉积相模式 以水道沉积为主 包括粗砾沟道、 叠覆冲刷粗砂岩、 非沟道沉积。 因沟道的迁移, 垂向旋回变化大。 * * 第七节 重力流沉积相 一、 概述 始于浊流理论。 瑞士Forel(1887)首先提出比重流; Daly(1936)利用密度底流解释海底峡谷,Johnson(1938)称其为浊流。 Kuenen(1950)用水槽证实了密度流的搬运能力,文章《浊流是递变 层理的起因》。 Heezen Ewing(1952)解释了1929年加拿大格兰德滩的海底电缆事件。 Bouma(1962)对复理石的研究---浊流,鲍马层序。 六十年代以后,浊流理论扩展为重力流理论。 重力流的概念: 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水下)斜坡或峡谷流动的,含大量泥砂并呈悬浮状态搬运的高密度底流。 二、 重力流形成的基本条件和类型 (一)形成条件 1. 足够的水深 2. 足够的坡角和密度差 一般最小3~5度。 3. 充沛的物源 4. 一定的触发机制 地震、海啸、风暴浪、火山喷发、洪水。 (二) 重力流的基本类型 1.Middleton Hampton (1973,1976)按支撑机理: 泥石流、颗粒流、液化流、浊流。 2. Nardin ( 1979), Kruit (1975) 按力学性质 3. Lowe (1979) 按流变学 1.泥石流 砾、砂、泥、水相混合的高密度流体。 颗粒支撑机理:基质粘滞力、浮力、颗粒之间的碰撞和支撑。 沉积物:砂砾和粘土的混杂 结 构:无分选 构 造:厚层块状 2.颗粒流 由颗粒相互碰撞产生的高密度流体。 颗粒支撑机理:颗粒之间碰撞形成的离散力。 沉积物:砂 结 构:分选较好,杂基少 构 造:块状,底部常逆粒序层理。 湖相颗粒流沉积的 薄层粒序层理砂岩 (颗粒支撑) 3.液化流 由超孔隙压力支撑砂级颗粒形成的的高密度流体。 沉积物:常为细砂~粗粉砂。 构 造:块状,泄水构造,底面铸模、火焰构造、包卷层理。 4.浊流 水下形成的砂、泥、水相混合的中低密度的高速流体。 颗粒支撑机理:水流紊动(湍流)、粒间绕流、浮力、 颗粒之间的碰撞。 沉积物:递变砂岩; 构 造:鲍玛序列或递变层理。 三 重力流沉积岩基本特征 (一)岩石学特征 Walker(1978) 提出 1.典型的浊积岩 指具有鲍马序列的浊积岩。 鲍马序列: 鲍马1962年提出的典型的、标准的浊积岩垂向沉积层序: F--深水页岩段 E--泥岩段 D--上平行纹层段 C--流水波纹层段 B--下平行纹层段 A--底部递变层段 鲍马序列在垂向上常不完整,原因: (1) 不同层段进积范围和距离不同 a-e b-e c-e d-e e 平面 垂向 a b c d e (2) 先期的浊积物受后期浊流的侵蚀、冲刷。 具有鲍马A—E序 的浊积岩-----摄于西藏日喀则 1996.6 2.非典型的浊积岩 (水道或近源堆积) 包括:具块状、 粒序层理、 杂基支撑的砂砾岩; 滑塌岩 滑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