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能老人男性照顾者成果报告(李德芬)-经国管理暨健康学院.doc

失能老人男性照顾者成果报告(李德芬)-经国管理暨健康学院.doc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失能老人男性照顾者成果报告(李德芬)-经国管理暨健康学院

一o年度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補助教師校內研 計畫名稱: 申請科系:護理系 教師姓名:李德芬 職稱:副教授 中摘要 老化人口正以驚人的速度攀升本研究性照顧失能老人之經驗感受分為「顧的、照顧工作的調適、」三個部分來論述。研究參與者照顧「角色責任的認同、」等照顧工作的調適研究背景與動機 台灣老年人口在1993年9月時達到人口總數的7%,歩入世界衛生組織所謂的「高齡化社會」,迄96年7月,65歲以上的老人共2,312,359人,佔總人口的10.09%(內政部戶政司,2007,8月9日),行政院經建會也推估2018年,將激增至14%,2026年則達20%,2051年,台灣老人人口將達695萬人,佔總人口35.5%(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4),老化人口正以驚人的速度攀升。據統計,台灣地區65歲以上的老人當中就有80% 罹患一種或一種以上的慢性疾病,導致自我照顧功能喪失引發長期照護需求,而醫療進步促使慢性病患者存活時間延長,導致失能老人的人口數激增。多數慢性病人或失能者或老年人期望住在家裡由家人照顧(王秀紅,1995;黃秀梨、張媚、余玉眉,2006),卓春英(2001)的研究發現,台灣地區98.6%的老人住在家中,致使照顧者面臨生理、心理、社會、經濟、家庭、社會關係等多重壓力林麗、歐美及吳肖琪(1997)也發現:家庭的主要照顧者往往面臨功能喪失及生活範圍縮小的困境,出現人際互動、生活及財務的問題。 心理社會發展論的艾瑞克森(Erikson, 1963;1972)主張生命週期有八大階段,每個階段有其獨特的發展任務及危機,前一個階段發展獲得適應及解決,得以促進下一個階段的成長(引自蘇建文,1998),老年平均餘命的增加以及醫學的發達,致使照顧失能老人成為生命經驗的普遍現象,因此發展心理學家對於中年時期承擔年老父母照顧責任之相關議題非常重視(Hoyer Roodin, 2003),因為照顧年老父母不容易,也毫無選擇,所以日常生活及例行生活方式都將受到潛在衝突(林美珍,2007)。中年時期經歷年齡引發的變化,包括身材、外表、體能的衰退(楊蓓,1997)、子女長大或離家的空巢期併發症、家庭婚姻感情質變的調適(黃素菲,1997)、自我概念的衝突(陳金英,2001),諸多內外交迫的生活事件,讓承擔失能老人照顧工作的中年面臨生命歷程最吃重的階段(賴豐美、盧孳艷,1998);國內外研究發現,照顧者多數是40歲以上的中年女性(吳淑如、邱啟潤,1997;林麗嬋等人,1997;洪麗珍等人,1999;Chiu, Tang, Shyu, Chang, 1999;Mant, Carter, Wade, Winner, 2000),文獻對於女性照顧者「關心年老父母的生活」是中年人表現較多的生活課題李良哲1999),東方社會在儒家傳統教化下,認為養老送終是子女的責任,承攬照顧責任也已視為必然之事宜。失能老人居家照護失能老人居家照護 內政部的統計數字表示,台灣人民94年的平均餘命—男性74.5歲;女性80.8歲,迄96年7月,65歲以上的老人共2,312,359人,佔總人口的10.09%(內政部戶政司,2007),隨著年紀增加,健康狀態也隨之下滑,內政部統計處95年8月的老人健康狀況調查就發現,無法自行料理生活的老人從91年的5.45%上升到94年的7.12%,2000年人口及住宅普查之65歲以上的失能老人有182,351人。老人失能狀態可透過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或稱巴氏量表);或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能力(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IADL)」來評量(洪秀吉,2000),失能係指個案於日常生活功能發生障礙;若以柯氏量表評量個案日常生活活動,則僅能維持有限的自我照顧能力,即50%以上的清醒時間活動受限於床椅的情形(林秀蓉、邱啟潤,2004)。失能之原因可能來自老化,慢性病的演進或神經、肌肉、骨骼之疾患所致,而本文個案係因中風引發失能之合併症。Heitkemper(2004)與Long(2004)曾提及失能病患生理上常見的問題為「呼吸道功能清除失效、營養消化功能改變、身體活動功能障礙、皮膚保護能力下降、免疫功能衰退,感染率大增;照護重點在維持適當的活動力,增加痰液清除,減少固定不動的合併症,維護皮膚的完整性、攝取適當營養、促進排便通暢及減少感染等。心理社會方面,因受到認知及身體狀況的衰退,失去對週遭人、事、物的控制權,焦慮、憤怒、無力感及憂鬱等情緒反應,在缺乏持續性的人際互動關係,少了社會的接觸而出現社交隔離的問題,應協助失能者表達想法及需求、傾聽、參與活動,並提供與他人互動的機會及增進其正向的自尊(吳麗芬,2

文档评论(0)

busuanz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