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岩石圈是由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的 地幔 地壳 软流层 岩石圈 位于地表以下60~400km处,主要由呈熔融态岩浆物质组成 岩石圈是由什么组成的? 课堂练习 * * 3、地球内部结构中,最薄的一层为_______,温度最高一层为_________。 地壳 地核 1、地球是一个两极 ,赤道 的球体。 2、它的赤道半径是 千米。两极方向半径比赤道半径短 千米。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 。 略鼓 稍扁 6378 21 4万千米 * * * * 知天时 * 3.1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第三章 人类的家园—— 地球长啥样 ? 一、地球的形状 西周时期的“盖天说” —天圆地方 《晋书·天文志》——“天如斗笠,地似覆盘”。 古印度人认为:大地是一个圆盾,由三只大象驮着,而象又站在一只大龟的背上 古巴比伦人认为:大地是个空心山,大陆四面环绕着海水,有一个浑圆的巨大天罩盖在上面。 古埃及人认为天被山撑着,星星则从天上垂下来;太阳乘着一艘小船,順着一条大河流到各地。 小结:古代人对地球的认识 古代中国 古代印度 古巴比伦 天圆地方?盖天说?浑天说 大地是一个圆盾 大地是个龟背式的空心山 为什么远去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船来的时候为什么桅杆最先出现? 你可以用实验的方法来证明你的结论么? 你发现了什么? 制定方案:把篮球和模板置于同一水平视线上。把铅笔的头竖直朝下,分别由A向B和由C向D移动,观察铅笔的长度和铅笔头的位置的变化。 在篮球表面和木板表面上的移动的铅笔,其长度和铅笔头位置的变化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这样? (2)铅笔在篮球表面移动时,看到的铅笔 (填“笔尖”或“笔尾”)先消失,这相当于海岸上远去的帆船 (填“桅杆”或“船身”)先消失的情况,这说明地球的形状是 的。 (1)铅笔在模板上移动,看到的铅笔长度 (填“有”或“没有”)变化。 没有 笔尖 船身 球形 认识地球是个球体的历程: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首先提出了大地是球形的设想。 毕达哥拉斯 亚里士多德 认识地球是个球体的历程: 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通过多次观察月食现象,发现大地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是弧形的,由此推断地球是个球体。 麦哲伦 麦哲伦完成了环球航行,亲身实践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 认识地球是个球体的历程: * * 认识地球是个球体的历程: 通过太空摄像,可清晰地确定地球是一个近似球形的星球。 陆地 海洋 白云 从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1、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克拉斯首次提出大地是球形的设想。 2、亚里斯多德观察月食,发现大地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是弧形,由此推断地球是球体。 3、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的环球航行,他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 4、从太空拍摄的照片看到地球是一个近似球形的星球。 小结:认识地球是个球体的历程: 。。。。。。。 你知道多少现象能说明地球是球体? 1. 回来的船只,桅杆总是先出现; 2. 远去的船只,桅杆总是先消失; 3. 月食时月面缺损部分是圆弧形; 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 麦哲伦环球航行,又回到出发点; 6. 航天卫星拍的地球照片; 7. 人们总是到不了“天涯海角”; 地球有多大? 二、地球的大小 二、地球的大小 4万千米 6378千米 6357千米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赤道半径:6378千米 两极半径:6357千米 赤道周长:4万千米 为什么呢? 因为赤道半径与两极半径相差21千米,相对于地球半径来说非常小,仅相差0.33% 现代科技测量表明,地球不是一个正球体,但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地球照片还是很圆的? 思考与计算:1、地球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假如中学生的两臂长1.5 米,让他们手牵手合抱地球,需要多少个中学生? 2、一个人日行50千米,绕地球赤道一圈要多少天? =4×107米÷1.5米人)≈2677(万人) =4×107米÷(5×104米)=800(天) 三、地球内部的结构 蛋壳 蛋白 蛋黄 地壳 地幔 地核 地壳 上地幔 下地幔 外地核 内地核 地幔 (0-17千米) (17-2900千米) (2900-6371千米) 地核 地球内部的结构 地核 地幔 外地核 内地核 上地幔 下地幔 0 2900千米 5000千米 6371千米 1000千米 地壳 17千米 谁最薄,谁最厚? *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