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少阳三焦经.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陽三焦經 M92 許善閔 大綱 介紹 經絡循行 重要穴位介紹 參考資料 介紹(1) 穴數:23 氣血:多氣少血 多氣多血為陽明 少氣太陽厥陰同 二少太陰常少血 六經氣血要分明 用法: 少氣不宜針 少血不宜灸 介紹(2) 走向:由手走頭 手之三陰胸內手 手之三陽手外頭 足之三陽頭外足 足之三陰足內腹 時刻:下午9~11時(亥時) 子-膽 辰-胃 申-膀胱 丑-肝 巳-脾 酉-腎 寅-肺 午-心 戌-心包 卯-大腸 未-小腸 亥-三焦 介紹(3) 起穴:關衝 止穴:絲竹空 五腧穴: 井穴-關衝 滎穴-液門 俞穴-中渚 原穴-陽池 經穴-支溝 合穴-天井 絡穴:外關 隙穴:會宗 經絡循行(1) 起於小指次指之端,上出兩指之間 循手表腕 出臂外兩骨之間 上貫肘 循臑外 上肩而交出足少陽之後 經絡循行(2) 入缺盆,布膻中,散絡心包 下膈,循屬三焦 其支者,從膻中上出缺盆 上項 經絡循行(3) 繫耳後直上出耳上角 以屈下頰至出頁 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 走耳前過客主人 交顂至目銳眥 重要穴位介紹(1) 關衝(井穴) 液門(滎穴) 中渚(俞穴) 陽池(原穴) 外關(絡穴) 支溝(經穴) 天井(合穴) 肩髎 翳風 耳門 絲竹空 關衝 【取穴法】無名指外側端,去爪甲角一分許取之。 【主治】頭痛、口乾、喉痺、肘臂痛不能舉。 疏經絡氣火,解三焦鬱熱。 配人中、內關、十宣,治昏厥、休克、中暑。 十二井穴之一 十宣穴:手指末端 小補充-十二井穴 液門 【取穴法】伏掌,開指,於小指與無名指縫間取之。按手兩指歧縫上,切向無名指側,則極痠脹,令握拳則脹甚,當無名指本節前陷中。 本穴為三焦滎穴,滎主身熱,針本穴能治療三焦之熱症,尤以上、中二焦壅熱所導致之五官咽喉疾患,效果更佳。 配魚際,治療喉痛。 主治失音、喉啞。 中渚 【取穴法】握拳,在第四、第五掌骨間陷中,液門上一寸。伸掌,掐住穴位,令握拳再鬆開,必覺痠脹。 本穴為三焦經俞穴,俞主「體重節痛」,最常治療各種疼痛,尤以上肢痛最具有療效。對心痛徹背、肩背痛、腰痛亦具有療效。 配手三里,治療肩背痛。 配太谿,治療咽痛。 陽池(原穴) 【取穴法】第四五指骨向下衍伸至手腕橫紋處。 本穴為三焦原穴,調氣作用甚強,加灸中脘(任脈,為八會穴之「腑會中脘」),效果更佳,可治療子宮胎位不正,及妊娠嘔吐。 配合谷、曲池、外關,治療手腕痛甚佳,為腕關節疾患之治療大穴。 小補充-八會穴 講義第97頁 臟會章門 腑會中脘 氣會膻中 血會膈俞 筋會陽陵泉 脈會太淵 骨會大杼 髓會絕骨 外關(絡穴) 【取穴法】伏掌,於陽池上量兩寸,支溝下一寸,當尺、橈骨之間,稍偏橈側取之,與內關內外相對。 本穴為八法交會穴之一,通陽維脈,與臨泣穴(膽經,通帶脈)相配,可治療手足少陽經所過之部位,及其所屬臟腑的病症。 配陽池(倒馬針法),治療前臂扭傷。 小補充-八脈交會穴 講義第99頁 公孫衝脈胃心胸,內關陰維下總同; 臨泣膽經連帶脈,陽維目眥外關逢; 後谿督脈內眥頸,申脈陽蹻絡亦通; 列缺任脈行肺系,陰蹻照海隔喉嚨。 支溝(經穴) 【取穴法】外關上方一寸,兩骨之間,與間使穴(心包經)內外相對。 本穴為三焦經經穴,有通關開竅,活絡散瘀,調理臟腑之功,對於氣機運行失常,胸脘痞悶,脅肋疼痛,均有特效。 「脅肋尋支溝」,如加配陽陵泉(膽經)效果更好。 十總穴之一。 小補充-十總穴 講義第99頁 面口合谷收  心胸耳內關 肚腹三里留  疼痛尋阿是 脅肋尋支溝  腰背委中求 婦科三陰交  頭項尋列缺 扭傷陽陵泉  安胎公孫求 天井(合穴) 【取穴法】屈肘取之,肘尖上側,向上一寸間凹陷處。掐住穴位用力握指,則陷處滿,舒指則陷復現;掐住穴位令其伸肘則兩筋間陷中酸痛;肘平,伸時本穴恰在橫紋上,因為合穴在手不過肘也。下針時,令病人手按膝頭上,乃可進針。 本穴為常用來治療頸淋巴結核之要穴,用瀉法。 治肘尖痛。 吾治各種癮疹。 肩髎 正坐,臑會上,從肩髃後一寸,當肩端外側之稍後取之,試將臂斜舉,當其凹陷中是穴。 主治臂痛、肩重不能舉。 配天宗、曲池、肩髃,治肩關節周圍炎。 肩三針:治五十肩 肩髃(大腸) 肩髎(三焦) 肩貞(小腸) 翳風 【取穴法】正坐,將耳垂按貼於面,當耳翼根之後下部,張口呈凹陷,按之引耳中痛。 本穴為耳鳴治療大穴,常配合耳前三穴(耳三針)。 又為顏面神經麻痺之配穴,輔助其他主穴(如:合谷)。 耳門 【取穴法】正坐,在耳前小瓣上部,缺口之微前,進骨邊之陷中,開口則凹陷較明顯。與目外眥平行,顴骨弓之下方。 配聽宮、聽會、翳風、中渚、合谷,治耳鳴耳聾。 為耳前三穴之一(耳三針)。(此三穴可治療耳朵方面疾病,如重聽) 絲竹空 【取穴法】正坐,在眉梢外近處凹陷中,當瞳子髎 之直上。 【主治】頭痛,目赤,目眩。 配攢竹、太陽、風池、合谷、睛明

文档评论(0)

busuanz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