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把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
二、传统文化与公众信仰 儒学与终极关怀 儒家的传统:“圣人语常而不语怪,语德而不语力,语治而不语乱,语人而不语神。” 子不语怪力乱神。 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祭神如神在、敬鬼神而远之。 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 * * 《论语·为政》: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 而不惑。五十而知命。六十而耳顺。七 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是孔子精神修养的发展过程。 读书的目的在于明理教育的宗旨在于做人 南宋理学家朱熹认为:《四书》应当 依照《大学》、《论语》、《孟子》 《中庸》的次序来读。 * * 次读《论语》,以立根本。《论语》是 孔门诸弟子答问的记录,孔子的语默静 动皆有记载,最为亲切可信。儒家思想 的精义亦囊括其中。次读《论语》,可 以从中了解与体悟圣人中正平和之道。 * * 再读《孟子》,以激其发越。《孟子》言: “吾养吾浩然之气。”《孟子》的文气极为雄 壮,如孟子其人,势如泰山。儒家以孔子发 端,孟子畅其源流。朱子以《孟子》次《论 语》,是在学者大根大本确立之后,激发其 昂扬的志气。如《易·乾》云:“天行健,君 子以自强不息”,读《孟子》,以激其发越, 即是期望通过阅读《孟子》来激发学者乾健 不已的精神。 * * 最后读《中庸》,以尽其精微。《中庸》一书 难读,初学者未当理会。需要在其他三书都读 完了,于其中道理都有所了悟之后再来读。朱 子在《中庸章句》中称其为“孔门传授心法”, “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因此, 《中庸》的道理非常精奥,要放在最后来研究。 * * 儒家的“仁爱”学说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选贤与能,天下为公。 ——《礼运》 “仁者,人也;从人,从二。” * * 道家与终极关怀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天地与我并生 万物与我为一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庄子·齐物论》:“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 这是道家对终极关怀的态度。 * * 自然无为 老子讲:“大道废, 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礼也者,忠信之薄而后乱之首。” 庄子说:“有亲,非仁也。” “相濡以沫, 不如相忘于江湖。” * * * * 佛学的终极关怀 * * 诸行无常 诸行无常:「诸行」是指一切事物和一切现象;「行」 又有迁流、转变的意思。世间上一切形形色色的事物, 没有一样是常住不变的;没有一样不是在剎那剎那之间 迁流、转变。因为世间一切有为法都是因缘和合而生 起,因缘所生的诸法,空无自性,它随着缘聚而生,缘 散而灭。譬如有情世间的人有生老病死的现象,器世间 的山河大地有成住坏空的演变,心念有生住异灭的变化。 因此,一切法在时间上是剎那不住,念念生灭﹔过去的 已灭,未来的未生,现在的即生即灭,它是三世迁流不 住的,所以说「诸行无常」。 ??? * * 诸法无我 诸法无我:「我」是主宰和实体的意思,能够称「我」 的,必须具有恒常的、主宰的、不变的、自在的。但 是,世间一切有为法、无为法,并无独立的、不变的实 体或主宰者。譬如,一般人执着为「我」的身体,是依 烦恼业缘、五蕴诸法所成,是虚幻不实的,如梁柱瓦椽 和合而有房舍,离开梁柱瓦椽则别无房舍,因此「我」 只是假名而已,并无实体。再如世间一切事事物物,也 是依靠种种条件因缘而生成,没有本来固有的独立本 性,也就是空无自性,因此说「诸法无我」。 ??? * * 涅槃寂靜 涅槃寂静:「涅槃」是四圣谛-苦、集、灭、道 中的「灭谛」,是破除贪瞋痴,断灭一切烦恼、 痛苦、人我等无明火焰,而达于寂灭无染,充 满快乐、光明、自由自在的境界,也就是身无 恶行、心无恶念,身心俱寂的一种解脱境界。 如何才是修道人 从前有位老妇人,建了座茅庵,供着一个禅僧修行多年。 一天她想试一试这位修行人禅定工夫怎样了,便让自己的孙女送饭,并嘱咐了几句话叫她这么去做。 那少女抱住和尚说:“你喜欢我吗?” 不料那和尚却冷冰冰地用偈语答道: “枯木倚寒岩, 三冬无暖气!” 少女回报了这情形后,老妇人叹了口气说:“想不到我二十年供养,只得个无情俗汉!”她赶走了和尚,放把火把茅庵烧了。 * * 因果律是释迦牟尼佛亲口宣说的真理!如果一个人的内心有痛苦,就说明这个人的内心一定有和这个痛苦相对应的恶存在。如果一个人的内心已经没有任何恶,那么这个人的心灵是根本不会感到痛苦的。如果没有不净的心念,那么也就不会有那样恐怖的举动。 六祖慧能大师曰:“无相者,于相而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