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7年夏季海外华文教师研修班.ppt
2007年夏季海外华文教师研修班 视 听 说 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对外汉语视听说教学 思 考 1 汉语课的课程设置是怎样的?(视听说课比例) 2 你觉得视听说课应该处于何种地位? 3 本课型的视听教材如何解决? 4 本课型的教学中最大的困惑是什么? 5 关于本课型,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第二语言教学方法简介 语法翻译法 直接法 听说法 视听法 直 接 法 直接联系 先口语后文字 以模仿为主 句本位原则 归纳途径教语法 以当代通用活语言为基本材料 听 说 法 听说领先 反复实践形成习惯 以句型为中心 排斥或限制母语 对比语言结构,确定教学难点 及时纠正错误,培养正确的语言习惯 对外汉语视听说教学 视听说教学概说 视听说教学中的几个原则 具体教学方法的探讨 教学实例 概说 什么是视听法? 视听法的产生和影响 视听法的理论基础 视听法的教学过程 我国视听说教学简介 视听法的理论基础 语言学理论基础 ——结构主义语言学 心理学理论基础 ——心理学有关感知、知觉的论述 e.g.1 知觉是不同类感觉相互联系和综合的结果 2 感觉刺激必须达到一定的量才能被知觉到 3 Treicher的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 实验心理学家Treicher 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表明: 人类获取信息来自视觉占 83% 来自听觉的占 11% 实验心理学家Treicher 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表明: 人们一般能记住: 自己阅读内容的 10% 自己听到内容的 20% 自己看到内容的 30% 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 50% 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 70% 视听说课的优点 1 有利于记忆和巩固 2 提高趣味性,同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难 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 把语言放在活的环境中,真正培养了交际能力。 4 有利于语音教学。 兄弟射雁 原文110字 形式 字数 想象力 描写 语言运用 看录象写 680 丰富 有场景、人物动作 词汇较丰富准确 看图写 420 一般 有一定人物情态描写 词汇缺乏、错误较多 听后写 330 差 缺乏 贫乏 视听法的基本原则 培养听、说、读、写言语习惯 语言和情境相结合 排除母语和文字作为中介 在语言技能的训练中有控制的使用常用词汇和结构 视听法的教学过程 材料的展示及感知 理解和记忆 练习和运用 我国视听说教学简介 产生和概况 介绍一些教材 存在的问题 目前视听课存在的一些问题 教材匮乏 已有教材不适合学习者年龄 已有教材与实际教学课时不能配合 一些视听材料情景内容过时 视听材料内容与本土生活无关 材料的翻译注释等与本土语言不能配合 视听说教学中的几个原则 原则一:明确教学目的 原则二: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原则三:兼顾两个中心 原则四:选择适当的教材 原则一 明确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的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明确“视”“听”“说”三者之间的关系 全面培养“听、说、读、写”四项技能 原则二 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区别对待不同背景的学生 了解学生的生活或者其他课程 熟悉视听材料,并适当补充和调整 熟悉视听材料,并适当补充调整 《中国全景》实例 读生词 看故事 听讲解 您是剪头发还是烫头发? A还是B?例 您要剪什么发型? 要N/V 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GB50312-2016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docx
- 2024年10月13日云南省税务系统遴选笔试真题及答案解析.doc VIP
- 【语文】《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 VIP
- 一些常用的WORD-VBA代码.pdf
- 一种用于人防工程的泡沫混凝土回填作业方法及系统.pdf VIP
- 废弃管道泡沫轻质土填充施工方案.docx VIP
- 一种用于废弃人防工程的泡沫轻质土填充方法.pdf VIP
- 行政诉讼法跟司法解释.ppt
- 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电子教案(正式电子教案).docx
- 质量保证体系与措施.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