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学实验教学中的“意外”转化为教学资源.docVIP

让科学实验教学中的“意外”转化为教学资源.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让科学实验教学中的“意外”转化为教学资源.doc

让科学实验教学中的“意外”转化为教学资源   【关键词】实验教学 意外 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A-   0083-02   作为教师,我们都希望在课堂上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能获得应有的发展。但是,在现实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实验教学活动中,往往事与愿违,常常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打乱教师的教学预设。作为教师,面对这种情况时,如果能善于化“意外”为教学资源,就能化被动为主动,顺利达成教学目标。   一、实验材料中的“意外”   [案例]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热的传递》一课前,教师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带一根金属片(长条形)或金属丝到课堂上做实验。教师在观察学生实验时发现有一个小组带来了一个圆形的金属片。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热在金属条(丝)和圆形金属片中传递的方式一样吗?   生1:不一样,因为它们的形状不一样。   生2:一样,因为它们都是金属材料。   生3:我觉得不一样。热在金属条(丝)中只能朝两个方向传热,在圆形金属片中应该能朝很多方向传热。   师:请你在黑板上画一画好吗?(生3在黑板上画示意图)   师:加热它们的不同部位,热会怎样传递?   生4:加热中间会向边上传热。   生5:加热边上会向中间传热。   师:那么,如何用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   ……   [分析]上述案例是教师将实验材料中的“意外”转化为课堂教学资源的一个成功案例。案例中该教师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紧紧抓住了实验材料中的“意外”,并把它开发为新的教学资源。本来的实验设计其实是一个验证性的实验,只是验证热在金属条(丝)中,从加热的地方向远处传递。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善于利用“意外”的材料,反而把验证性实验转换成了探究性实验。“热在金属条(丝)中会怎样传递?热在圆形金属片中会怎样传递?加热不同的部位,热会怎样传递?”这些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深入。学生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通过探究寻找答案。   [反思]科学课是一门以实验探究为基础的课程。由于实验活动众多,在材料方面出点“意外”应该属于“家常便饭”。在以往的听课中,笔者发现许多教师对于课堂上出现的“意外”都是一带而过,并没有挖掘“意外”中的价值,因而不能很好地将其开发为课堂教学资源。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知道,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如果不注重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即使我们在教学中有利用教学“意外”资源的意识,但在真正遇到“意外”时往往会不知从何下手。因此,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只有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才能从容应对教学中的种种“意外”,才能化“意外”为新的教学资源。其次,要增强紧抓“意外”的意识。课堂教学中的“意外”往往一闪而过,稍有迟疑就会错过,教师要有敏锐的意识,当“意外”出现时,就要紧紧抓住,灵活处理。   二、实验数据中的“意外”   [案例]探究活动:条形磁铁各部分磁力的大小是否一样。(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研究磁铁》)   教师引导学生制定好研究方案:用细铁丝把磁铁固定在铁架台上,在磁铁上确定五个点分别悬挂回形针,通过比较回形针的个数来比较磁铁各部分磁力的大小。(见下图)   让学生分组研究,研究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交流数据。各组数据如下:   看到第2小组和第5小组出现的“意外”数据,教师开始显得慌乱。稍微停顿后,教师并没有根据“新情况”调整教学设计,而是继续按原来的教学预设往下“走”:请同学们观察并分析这些数据,看看能发现什么规律。   生1:我发现条形磁铁不同部位磁力的大小是不一样的。   生2:不对。第5小组A点和B点的磁力就是一样大的。   生3:磁铁两端的磁力最大。   生4:我有意见,磁铁不一定是两端的磁力最大,第2组D点就比E点磁力大。磁铁什么部位磁力大,还要根据具体的磁铁来定。   ……   看到学生们的结论与正确的结论“背道而驰”,教师赶紧收回发言权:同学们的发现真多。第2小组、第5小组与其他组的规律不一样,可能是他们操作时有错误,课后你们可以再研究看看。   [分析]实验数据出现“意外”是科学探究活动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验材料共同作用的结果,孩子们正是在这一次次“意外”中逐渐提升自身科学素养的。上述案例中,教师没有正确面对实验数据的“意外”,而是采取了回避的态度,生硬地把正确结论“塞”给学生,这种行为的背后反映出的是教师传统教学思想的“根深蒂固”。虽然本轮教学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多年,但是不可否认,有些教师只在形式上跟随着课改的步伐,而思想深处还是传统教学那一套。他们老是认为孩子们由于能力欠缺,得不出正确的结论很正常,因此教师有必要告诉他们正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