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之味溢满课堂.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让语文之味溢满课堂.doc

让语文之味溢满课堂   “语文味”指在饱以情感意味的环境里,在富有诗情画意的氛围中,在教师精心组织指导下,通过剖析、玩味、模仿典型的“言语作品”,在各种“言语行为”中,不断内化收获,并成功外化为“新言语作品”,逐步形成独立听说读写的“言语能力”。   语文味反映了语文课程和教学的审美个性,是语文教育美学体系的最高范畴,亦是这一体系的起点、支点和归宿。   一、语文味从缺失走向异化   语文教学终于从划分段落层次、概括中心思想的桎梏中解放,却又矫枉过正地走向另一个极端:学科错位。语文教学越来越像语言学教学、文艺学教学、文章学教学,教学内容一味向课外延伸,语文课成了政治课、历史课、音乐课、科学课。文本不过是个引子,学习文本只是走马观花式的“到此一游”。   繁复而不当的多媒体课件,挤掉学生的读书时间,干扰学生的形象思维,钳制学生的言语感悟,看似丰富生动的演示,让语文味寡淡了许多。   在提倡“以生为本”、“课堂生成”的背景下,我们常听到这样的问题,“阅读文本,将你最喜欢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并简述理由”。似乎这样就是尊重学生对文本的自主解读,这样就能彰显语文味。每篇文章都这样学,每位老师都这样问,岂非另一种形式的“划分段落概括中心”?   与“人文素养”相比,“语文味”显得质朴本真,但其独特性让人必须高度重视。人文素养可以在任何学科呈现,而“语文味”是语文课堂所特有的。   二、让语文味回归课堂的践行   1.多元审美,探究语文的鲜味   多元解读应紧扣文本。“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哈姆雷特总还是哈姆雷特,不是麦克白。漠视文本的客观存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导向,无原则地认同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任由他们带着肤浅甚至错误的理解走出课堂,是对多元解读理念的曲解。德国接受美学家伊瑟尔说过:“文本的规定性严格制约着接受活动,以使其不至于脱离文本的意向和文本结构,而对文本意义作随意理解和解释。”   语文课上学生的阅读不同于一般的文学欣赏,它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的学习行为。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但不意味着放弃必要的指导。由于阅读能力、理解水平不同,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自然有高低、深浅、正误。阅读教学的任务不仅要帮助学生读好课文,更要通过阅读实践提高其阅读能力,使其学会品味语言、捕捉文字背后的潜台词、获得审美愉悦、对文本作出既富有创造性又符合实际的解读。   2.涵咏品咂,诵读语文的诗味   熊秉明说《静夜思》是祖父教他的第一首唐诗,有意无意中埋下了怀乡思亲的心智钥匙。他带着这把钥匙,从出生地南京到父亲任教的北京,又随父回到故土昆明,再出洋留学巴黎。在巴黎他一住数十年,欲归未归,欲归难归。离乡越久,思亲越炽越烈,忍无可忍,压无可压,最后撞开记忆的闸门,引发了这首变调的《静夜思》――变调者,跑调也,走调也,串调也,增字调,减字调,不入调……千变万变,却不离其思乡思亲之情。   “增字《静夜思》”和“减字《静夜思》”,表面上是写他教外国学生背诵《静夜思》,有的结结巴巴地背,多出许多字;有的吞吞吐吐地背,少了许多字;实际上结结巴巴,吞吞吐吐,未必只是学生如此,他的内心深处何尝不是如此?在朗朗明月下,他翻滚错落地背诵过多少遍增字或减字的《静夜思》?   这样的诗,能不用心用情去读吗?真正的朗读是眼睛与心灵合而为一,对语言文字直接触摸。反复朗读,反复触摸,久之则生成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   语文课堂要重视朗读。不仅让学生朗读,教师也要朗读。教师朗读,是不讲之讲,是熏陶。教师在朗诵文本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音的抑扬顿挫,无不传递着教师对作品的理解、感悟与态度。   3.情景再现,体验语文的情味   在解读《柳叶儿》时,学生对“苦难”并没有真切体验,我就通过照片创设情境,将底层人民的苦难拉近至学生眼前,有意一语不发,不以声音削弱画面的冲击力(给学生出示图片):   图片一:当代矿工扛一筐煤40公斤,从煤坑向上爬100米,然后再走1 000米山路,挣1元人民币。   图片二:干旱的索马里:骨瘦如柴无力倒地的儿童,眈眈而视的秃鹫。   图片三:烈火熊熊浓烟滚滚的世贸大楼,惊恐坠楼的人。   看着看着,学生们的表情越来越凝重,教室里静极了。让这份静寂持续了好一会,最终以冰心的话结束了这节课:“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若想将语文课上得有语文味,且这味道愈浓厚、纯正、隽永愈好,最终还将取决于语文教师的自我修炼。只有充满人文关怀、内功深厚、视野开阔的教师,才能给学生一个本色丰实的课堂。 4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