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师在教育改革中的“固守”与“转型”.docVIP

谈教师在教育改革中的“固守”与“转型”.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谈教师在教育改革中的“固守”与“转型”.doc

谈教师在教育改革中的“固守”与“转型”   摘要:由于部分教师受限于思维定式、受阻于教育价值理解、受困于理论匮乏,致使其依然固守传统。要实现教师的转型,首先必须树立名师意识,力争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其次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第三要磨于实践,积累富有个性的见解与创意;第四要进行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关键词:教师;教育改革;固守传统;转型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1-0105-03   一、教育改革现状分析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改革视野扩展到了教育事业的全局,深入到了教育的各个方面。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新方法已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辉煌的实践成绩。但是,受主观和客观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尚未深入彻底地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学生“被教育”或“被学习”的现象依然存在;学生主体性缺失、潜能未得到充分的发挥以及丧失自我发展权利等传统教学的弊端依然存在;人们重知识轻技能、重升学应试轻素质养成、重学历轻能力的成才观根深蒂固;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多样发展、人人发展的观念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这已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与全面提升国民素质的需要不相适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1]。 如何深入贯彻落实教育改革精神要旨仍是当前广大教师面临的严峻挑战。广大教师只有以新时期国家教育方针为指导,重建教育教学理论,用专业人员的标准审视自己的职业和教育行为,树立正确的专业意识,才能完成教师由“职业型”向“专业型”的转变。   二、教育改革中教师“固守”的根由   教育改革的关键在教师,成败取决于教师的课堂教学。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反思不够彻底,对于课程改革新理念的价值判断仍然停留在表面认知上,致使部分教师在教育改革中依然“固守”传统。   1.受限于思维定式   基础教育改革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追求教育理想的广阔舞台,同时也给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使之倍感困惑。面对全新的课程理念、系统具体但又有一定实施难度的课程目标、课程标准和新颖、开放、充满情趣的各科教材以及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方式,一些教师一时难以适应,无法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全面转变。课程改革十余年来,教师的教学中依然相当程度地存在着重传递轻引导、重知识轻能力、重智商轻情商、重分数轻素质的工具理性主义倾向。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部分教师扮演着矛盾的角色:既是传统教学理念的奋力抛弃者,又是其忠实的执行者。这意味着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首先承认自己是一个具有理论构建潜质即具有学习理论、吸纳理论和构建理论能力的主体,同时又承认自己的专业生活需要不断的构建。尽管教师理论主体自觉对教师专业发展意义重大,但现实中教师的理论主体意识常常处于被抑制或缺失的状态[2]。这一矛盾事实背后的原因是,广大教师难以挣脱传统教学思维定式的束缚,陷入了“理论”难以指导“实践”的尴尬境地。在教学中,部分教师由于习惯于固守其既有的经验而对教育教学中所发生的发展变化往往视而不见[2]。认真审视新课程改革中产生的问题,不是基于教师学科知识储备不足等教学技能不娴熟造成的,其主要根源是我国长期以来教师教育理念构建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弊端。教育理论是一种体现人类教育智慧成就的逻辑体系。教育理论的思维方式是在教育生活中凝聚和升华的规范认知,集中表现为探索教育真理的求真思维、尊重教育事实的求实思维、自我扬弃的批判思维和超越现状的创新思维。思维集合的力量决定着思考价值的最终判定。可以说,理论的思维是一种引导我们去发现真理、建立真理和确定真理的独创性的理智力量[3]。对于教师而言,教学理论的不足是致使其教学思维方式失去独创性、批判性,并逐渐僵化、萎缩的根本原因。由于受限于个人思维定式与外部教学环境的束缚,部分教师的教育教学犹如重复性的机械劳作。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学理念的更替,换言之,是教师教学思维方式的转变。转变思维方式、重建教育理念是相当艰难、甚至十分痛苦的事情。就教师个体而言,新的教育理念的形成,意味着教师对业已存在的认识误区、思维定式和教育行为的批判。这种批判还会受到来自领导、同事、学生家长甚至社会传统流弊的多重压力。压力之下,势必加固教师传统的教学思维定式,致使教师死教书教死书、学生死读书读死书的“坏”教育将得以延续。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教育就是教人变,教人变好就是好教育,教人变坏就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4]”。   2.受阻于教育价值理解   生命实现最优发展、生存获得最佳状态是教育本真价值的追求。从这个意义上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