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年秋二年级期末考试试卷(语文)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八年级语文
一,积累运用。(20分)
1.下列各项中字词的音、形、义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匀称(chèn) 追溯 微中足道(道理)
B.归咎(jìu) 蹒跚 无动于衷(内心)
C.绮丽(qǐ) 藩篱 销声匿迹(消失)
D.褶皱(zhě) 帷慕 惟妙惟肖(相似)
2.按课文默写古诗。(4分)
1)浮云游子意, 。(李白《送友人》)
2) ? 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
3)《归园田居》最能突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归返自然志愿的诗句是:
, 。
4)王维的《使至塞上》以传神的笔墨,刻画奇特壮美沙漠景象的两句诗是:
, 。
3.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芳猜测,眼前这个年轻人大概有二十三四岁左右。”这个句子表述正确,没有语病。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设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心中的无限愁苦。
C.“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句中加点的词都是动词。
D.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上面句中的标点符号运用正确。
4.下列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保尔·柯察金
B.《骆驼祥子》——老舍——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
C.《春望》——杜甫——五言绝句
D.《阿长与《山海经》》——鲁迅——《朝花夕拾》
5.阅读下面的诗歌,做题。(4分)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1)这首七言律诗借景抒情,把自然之景、 和 融为一体。(2分)
2)对这首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点明登临位置,从“帘旌”到“夕阳”,写景由近及远。
B.颔联思昔抚今,忆“吴蜀”融入厚重历史感,说“徙倚”渗透个人怅惘情。
C.颈联“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时间和空间跨度上道出了亡国之臣的无尽忧愤。
D.尾联“风霜”语意双关,“沧波”情景交融,于无限悲凉中收束全篇。
6.结合语境补写句子,使其与前面语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2分)
因为天空广阔,鸟儿才可以自由飞翔;因为草原广袤,牛羊才可以闲庭信步; ,
。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无私的包容。
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4分)
材料一:中华国学经典指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专家疾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国家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国家实验课程”。不少地方中小学已开设国学教育课,每周1课时。
材料二: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400多所孔子学院。有关部门选取《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孟子》等国学文化经典,编写出版了《中华传统文化视听读本》,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1)在中小学开设国学教育课,有人赞成但也有人反对,你持什么观点?请简述理由。(2分)
2)读了“材料二”,你有什么感想?(2分)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阅读《大自然的语言》(节选),完成8-12题。(13分)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中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整理完)田间试验与统计方法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20121205.doc
- (汇总)公共基础知识讲义.doc
- (教案)项目十二.doc
- (福建专用)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单元检测人民版选修3.doc
- (空模版)房屋租赁合同(家私家电完美版).doc
- (语文A版)六年级语文教案《昆虫迷》.doc
- -0-国际贸易(作业答案).doc
- ,SF6实验研究.doc
- 00物理教学论.doc
- 02年电力工调试定额解1.doc
- 2024年PA再生料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4年液态食品包装机械项目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4年锌银蓄电池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4年高压泵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4年局域网安全系统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4年电子血糖仪项目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教育演讲稿合集7篇.doc
- 2024年USB五合一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4年数显读卡仪项目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4年索道客运服务项目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