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不可绕过的三问.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阅读教学不可绕过的三问.doc

阅读教学不可绕过的三问   摘要:作品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么写,是语文阅读教学不可绕过的三问。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粗读、精读、品读的过程中获得透彻理解和独特感受,使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技能迁徙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   关键词:阅读;三问;理解   阅读要想有收获,有着不可绕过的三问,那就是:作品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绕过这三问,阅读会收效甚微,甚至会毫无所获,这是起码常识,是基本要求,是阅读能力的体现,也是阅读教学必须遵循的“三层次”的基本规律。阅读本是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的取精存真的“过滤”过程,如果只是一味地吸收,就会生吞活剥、食而不化,最终被书撑死,这也就完全背离了博读而约取的阅读宗旨。只是这“三问”必须始终贯穿在粗读、精读、品读这“三读”的全过程中。粗读,学生查字典也好,教师讲述也行,目的是扫除字词障碍;精读,主要是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品读,为的是感悟体验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态度。总而言之,阅读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读懂文本,达到透彻理解,深刻体悟,读出独特感受的目标。由此得知,“三读三问重理解”是阅读教学不可违背的最具普适性的教学策略。   一部好作品犹如一棵生命之树,它是由心灵、情感或由此升华的理性的种子生发出来的,文字只是这一生命的载体。文以载道,作者的目的在“道”。“根情、言苗、华声、实义”(白居易《与元九书》),悟“道”或“义”是读者的目的,而不是教者的目的,或者说不是语文课的核心。语文教学的核心是“文”,即这一生命的载体,也就是文章是“怎么写的”。   一般读者读文章,只注意文章写了什么,很少有人注意作者是怎么写的。这是因为读者已经有了,或自认为有了这方面的能力,自信读完后能够懂得文章的内容和意义。《庄子?外物》篇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阅读与写作如同渔猎,掌握了使用“筌”“蹄”的方法,就能捕捉到鱼和兔,那方法便自然退居次要地位了。而教习者的目的并非学习者的目的,教习者的目的是帮助学习者达到目的的过程,“过程”才是教习者的目的。所谓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学习。在这里,我们可以套用庄子的话说“习渔者所以在筌,得筌而可得鱼;习猎者所以在蹄,得蹄而可得兔”。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不过是个“例子”。讲读“例子”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学会阅读,读懂内容,领会含义,帮助学生学会将心中的事、理、情恰当地“装载”进阅读文本中,弄懂别人怎么“装”的并且自己照样会“装”,这便是我们的教与学的核心。   人们观察、研究事物,总是从浑沌的整体表象开始,再到各个部分的深入分析理解,最后归于整体的本质的认识。关于语文教学三层次的观点正是这一认识规律的个别化。值得一提的是,一般说来文章的基本内容是无需教者多言的,正如《荷塘月色》写的便是月下的荷塘景色与塘上的溶溶月色,学生只需读一两遍就能抓住。认得几百字的人就能津津有味地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看武打言情小说……这“有味”便说明至少读者读懂了大部分内容。因而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完全不必花时间去讲解基本内容的,原因是“依注解书,学生自会”(汤显祖《牡丹亭》)。讲多了徒增反感,而且阻碍了下一个教学步骤的开展。不过,在学生掌握基本内容的同时,也自然会有某种情感戚戚于心,因为感情首先是一种关于整体的直觉思维的抽象。这些当然也不必去多讲,但是这些内容和情感又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只有踏上这块“基石”,才能推开那扇“大门”,我们才能沿着语言文字的迷宫去“解放”这个“写书人的灵魂”,跟他“神秘地交谈起来”(高尔基《在人间》)。如果我们“解放”了他,至于他们“交谈”了些什么无关紧要,教师只需点到为止。这也就是说,作者“为什么要写”也不能作为语文课的核心。   如此看来,唯有“怎么写的”才能作为语文课的核心。   我们说,只有掌握了作者是“怎么写的”,才能透彻明了作者“为什么要写”,反过来,才能比较全面细致地知道作者“写了什么”,这样也才真正称得上会阅读。实际上,我们每个人的阅读能力的提高,走的便是这条路,只是不自觉地长期浸染、潜移默化,才自然而然走在这条路上而已。作为语文教师则需要将它提高到理性的高度去认识,不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而是读三两遍就要理解它、把握它。清代思想家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说:“学文之事,可授者规矩方圆,其不可授者心营意造”。这“规矩方圆”就是篇章结构、遣词造句等“怎么写的”之法,而探寻“怎么写的”的过程就是领会、感悟、体验作者“心营意造”的过程。因此,只要抓住了“怎么写的”这一核心,就算踏上了接引我们从语文学习的此岸到达彼岸的桥梁。   明确了阅读教学中“三读三问重理解”的常规教法之后,我们便可以根据学情,写学案;遵循从知识到内容、到形式、到主题、直到练习等几个基本环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