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信息素养分类培养研究与实践.docVIP

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信息素养分类培养研究与实践.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信息素养分类培养研究与实践.doc

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信息素养分类培养研究与实践    摘要:本文从当前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出发,对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社会取向和人文取向的具体内容即劳动力市场和受教育者的要求以及人自由全面发展的需要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结合高校非计算机专业信息素养现状和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实际,谋求大学生计算机公共课程理论和实验教学改革新思路、新方法,最终实现使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更加契合社会、时代和学生个人发展需要的目标。   关键词:信息素养;分类培养;非计算机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0-0263-02    当前,人类已进入互联网时代,一个在信息时代里具有信息素养的大学生,应该要有适量的信息知识作基础,要有敏锐的信息嗅觉发现潜在的信息需求和信息机会,还要有掌握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解决现实问题的技能手段,这样的过程,同社交礼仪一样,要有符合时代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信息道德做约束。   一、信息素养及其分类培养研究现状   信息素养培养是一种以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处理能力为目标的教育,他包括计算机运用技术、网络应用技术和信息检索技术的教育以及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信息法规等方面的教育。它并不是一种纯粹的技能教育,而是要培养学生具有适应信息社会的知识结构,开发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素质教育。美国的迈克?艾森堡和鲍勃?伯克维茨两位学者在1955年首先提出“Big6信息问题解决模式”,是一种已经得到普遍应用的网络主题探究模式,用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有人认为,Big6技能是“信息素质重大成果”。胡家荣在《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现状与措施研究》中认为,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看,国内高校培养大学生掌握信息基本原理、提高信息能力的课程主要包括“信息检索课(文献检索课)”和“计算机基础课”,其他课程门类非常少。目前,国内外针对信息素养分类培养的实证研究更是尚未深入探究,较为相关的研究热点是在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就业导向和推介机制等问题,而不是指向教育教学本身。   二、开展大学生信息素养分类培养研究的意义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持续推进,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反映在人才市场上,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信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过程中,各高校的主要做法是让学生能掌握基本的信息知识,具备良好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少有基于本科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和质量标准进行的研究与改革工作,具体到某一基础课程如信息素养相关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更是少之又少。   三、大学生信息素养分类培养的具体实施   1.开展非计算机各专业培养目标中对信息素养要求的调研。作者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国内外普遍认为,对于教育的价值和教育质量,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发展的眼光,全面地加以审视,从整体上辩证地加以考量,结合客观情况,实施分类分层教育。许多著名高校都有针对性地提出或实施分类、分级、分层次的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方案,其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内容:“计算机科学原理(概论/导论)”、“计算机应用技能”和“兴趣特长拓展”。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设问式教学、任务驱动法、实训式教学等。继续深入研究发现,一般非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并未给出明确的信息素养方面的培养要求或目标(与计算机关联紧密的电气和信管类专业除外)。   2.开展抽样调查,分析处理调查数据。作者参考了国内外重要的标准和大量实用资料,多方征求意见,反复修改,编写了《南华大学隐性知识和信息素养调查问卷(新生用)》,用于测量大学新生的信息素养状况。共印制问卷600份,根据我校的专业类别构成和教学任务分配情况抽取了12个专业班级作为样本,发放591份问卷,实际回收503份,具体发放情况如下。    对原始数据中的答案项(含100题)分解成100个独立项,然后进行筛查,清除严重缺项和马虎作答的,再逐条核对、更正机阅出错的项,清理后得到可用数据471条,再将其进行数字化编码转换;接着应用抽样调查的统计分析方法和国际专业统计软件spss,对问卷数据进行如下统计分析:项目分析,剔除个别鉴别力低的题项(84题的t检验结果p=0.303gt;0.01,相关分析结果p=0.654gt;0.01,鉴别力低,删去);计算调查数据的克朗巴哈α系数,问卷的信度符合要求;验证调查数据的效度,整理问卷题项形成两级评价指标。   给多位信息化领域专家发放《南华大学大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试用版)专家意见征集表,填写比较判断矩阵,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目前收集到15位专家的比较判断矩阵,录入计算机后,进行一致性检验,除1位专家以外,均通过一致性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