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积学与涵泳——中学古诗文诵读材料选编》(2013年9月)编号26兵
編號:26
兵車行 杜甫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爺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1。
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雲霄。
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2。
或從十五北防河3,便至四十西營田4。
去時里正與裹頭5,歸來頭白還戍邊。
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6。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7,千村萬落生荊杞。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8。
況復秦兵耐苦戰9,被驅不異犬與雞。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伸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10。
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
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11。
君不見青海頭12,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煩寃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13!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陽,後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縣)。青年時科舉不第,曾在長安困守十年。安史之亂中他和人民一起流亡,曾被安祿山軍俘至長安。逃出後任肅宗朝左拾遺,不久貶官華州。後辭官經秦州同谷入蜀,在成都營建草堂,表薦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晚年在夔州旅居二年,歲時出川,在岳陽一帶漂泊,最後病死在湘水上。後尊為詩聖。咸陽橋:即中渭橋。在長安通往咸陽的大路上。
點行:根據丁籍徵發差役。行:行陣,或行軍之意。[杭],[hong4];亦讀作[恆],[hang4]:[hɑ?ng],亦讀作[xíng]。
防河:當時吐蕃常侵擾黃河以西之地,即今甘肅、寧夏一帶。開元十五年詔令隴右道、河西及諸軍團、關中兵集於臨洮,朔方兵集於會州,防秋,至冬初無軍情撤兵。
營田:駐戍的軍隊一邊捍衛邊境要害之地,一邊開墾田地。
里正:唐制,每一百戶設一里,置里正一人。
武皇:漢武帝以窮兵黷武著稱於史。唐樂府詩常借漢代故事說當朝之事。這裏實指唐玄宗。
山東:指華山以東。
東西:指田壟,東西方向叫做陌。
秦兵:指關中的士兵。
關西卒:函谷關以西的士兵,即秦兵。索:[摵],[saak3]。
秦時民謠:「生男慎勿舉,生女哺用脯。不見長城下,屍骸相支拄。」
青海頭:唐軍與吐蕃的交戰之地。開元天寶年間曾多次在此大破吐蕃。
啾:[洲],[zau1];[jiū]。杜甫創作反映時事的新題樂府,始於這首《兵車行》。所謂新題樂府,相對漢魏六朝的古題樂府而言,指學習漢魏樂府「感於哀樂,緣事而發」「即事名篇」的創作傳統,用詩歌反映當代時事的一種詩體,不一定配樂歌唱,而題目則是唐代起的新題。這種詩體的名稱是中唐李紳提出來的,後來白居易進一步將此稱謂確定為「新樂府」。杜甫雖然沒有明確提及「新題樂府」的體裁,但是他首先開創了這一詩體的寫法,成為白居易學習的榜樣。《兵車行》寫作的起因很可能與楊國忠征南詔有關,但詩中所寫的內容卻不限於一時一地,而是集中反映了天寶年間唐王朝多次發動邊境戰爭所引起的一連串嚴重社會問題。如果對詩裏所指之事的解釋過實,反而低估了詩歌高度的藝術概括力。
詩一開卷,那悲壯的聲情和巨大的場面便令人震撼。詩人選擇咸陽西邊的渭橋,以這一西行必經的送別之地為背景,先從兵車的滾動聲和戰馬的嘶鳴聲落筆,再給行人腰間的弓箭一個特寫,然後對家屬們奔走攔道、牽衣頓足而哭的情景稍作幾筆速寫,以大筆暈染出漫天黃塵,讀之便覺車聲、馬嘶、人喊,在耳邊匯成一片紛亂雜的巨響。這就通過提煉少量最典型的細節概括了統治者多少次徵丁所造成的百姓妻離子散的悲慘場景。漢樂府敍事詩往往以片斷情節和單個場景表現某一類社會問題。杜甫自覺地運用這種表現藝術,構成典型化的具有巨大歷史容量的場面,正是其新題樂府學習古樂府又加以再創造的結果。
在展開宏觀的出征場面之後,詩人又借用漢樂府常用的對話形式,吸取了建安詩人陳琳《飲馬長城窟》用對話展開故事,將數萬民夫的命運集中體現在一個太原卒身上的手法,將武皇開邊以來人民飽受的征戰之苦集中在一個老兵身上,設為「道旁過者」與他的問答之詞,借他自述生平的談論,概括了從關中到山東、從邊庭到內地,從士卒到農夫,廣大人民深受兵賦徭役之害的歷史和現實。「信知生男惡」四句還活用陳琳詩將秦代民謠完整地嵌入詩,將生男生女的害處和好處加以比較,發揮了秦代民謠中所包含的言外之意。令人想到自秦到漢無休止的戰爭和徭役奪走大量男子的生命,竟使封建社會向來重男輕女的傳統意識變成了重女輕男。而在號稱盛世的天寶年間,人們竟然又將求生的希望寄託於性別的選擇。這就更加發人深思。
從大段的對話裏還可以看出杜甫吸收漢樂府古詩的用心,如「行人」十五去防河四十又戍邊的經歷,令人想到漢古詩「十五從軍征」裏那個十五從軍、八十始歸的老兵。又如「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同漢樂府《戰城南》裏的「禾黍不獲君何食?」一樣,問得絕望而又極其有力:即使替統治者吃飯收租着想,也不能不考慮讓勞力都去送死的後果啊!這都是用最起碼的道理,鞭辟入裏地抨擊了統治者的昏庸和各級官長的殘忍。
這首詩雖以敍事為體,但自始至終充溢着沉痛憂憤的激情。詩人不是一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