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心理健康教育---适应与心理健康讲义教案.doc

心理健康教育---适应与心理健康讲义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理健康教育---适应与心理健康讲义教案

心理健康教育---适应与心理健康讲义教案 教学目的:掌握心理适应的基本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 案例分析法 教学重点:适应的心理过程 教学内容: 一、适应的含义 心理学范畴里使用适应概念时,通常有三个角度,一是生物学意义上的适应,即生理适应,如感官对声、光、味等刺激物的适应;二是心理上的适应,通常指遭受挫折后借助心理防御机制来使人减轻压力、恢复平衡的自我调节过程,这是一种狭义的适应概念;三是对社会生活环境的适应,包括为了生存而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要求的适应和努力改变环境以使自己能够获得更好发展的适应,这是社会适应的概念。 (一)什么是适应 朱智贤主编的《心理学大辞典》中对适应的定义是这样下的:“适应是来源于生物学的一个名词,用来表示能增加有机体生存机会的那些身体上和行为上的改变。心理学中用来表示对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 这一定义至少从以下三个方面说明了适应这一心理现象的性质与特点: 第一,心理适应是主体对环境变化所做出的一种反应。 第二,心理适应是一个重建平衡的动态变化过程。 第三,心理适应的内部机制是同化与顺应的平衡。 由此,可以对心理适应作以下比较完整的表述: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主体通过自我调节系统做出能动反应,使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更加符合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的要求,使主体与环境达到新的平衡的过程。 (二)适应的意义 1、适应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 2、适应主要是对社会环境的适应。社会适应的内容应当包括以下几方面: (])生活方式的适应,包括对不同生活条件与方式的适应; (2)社会态度的适应,包括政治态度、工作态度、学习态度以及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友谊观、爱情观等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3)社会角色的适应,主要指对不同角色行为规范的掌握与发展; (4)社会活动能力的适应,包括生活、学习、交往、工作、劳动、休闲等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5)社会法制与道德观念的适应,主要指维护社会安定和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方面的行为规范。 心理适应与社会适应的关系十分密切。心理适应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心理功能,是社会适应的心理基础。离开以同化、顺应以及其他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内化过程,个体社会化的实现是不可能的。反之,如果脱离开对社会环境的良好适应,那么心理适应本身也就失去了实际的意义。 3、心理适应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一方面,心理适应是心理健康的结果和外在表现;另一方面,心理健康又是心理适应的重要基础和保证。换言之,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在适应能力上达到较高的水平;同样,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人,其心理健康水平也一定较高。这种关系使得心理适应能力的发展与培养问题,必然会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 二、适应的心理过程 从心理发展的角度看适应的过程,可以看到以下几个环节是最基本的: 1、需要:发展的内部动力。 个体原有发展水平与新的需要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人类从事各种活动的最原始的动力源泉。需要本身的产生离不开外部环境的刺激和影响作用。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可以将其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大类。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有关论述,又可以把它分为自然性需要、社会性需要和精神性需要三种。从适应的角度看,通常可以分为生存性需要和发展性需要两种。然而,不管怎样分类,适应的过程始终是从需要的产生开始的。实际上,适应本身也是人的一种需要,是人终其一生都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需要。 2、阻挠:适应状态的破坏。 阻挠是指个体不能利用已有的行为习惯来满足自己某些需要的情况。这种情况通常都出现在环境发生了变化,主体遇到了新的问题情境的时候。阻挠现象出现时,人们一般都会产生程度不同的紧张与焦虑感。阻挠的产生实际上意味着主体原有的适应状态已被打破,其原有的行为模式与新的需要之间发生了矛盾,从而产生了新的不适应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主体改变自己原有行为模式的动机便会应运而生。 3、尝试:满足需求的努力。 为了改变不适应的被动局面,人们在没有现成模式可以参照的情况下,便会做出各种努力,采取各种方式来进行积极的尝试。这一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基本上属于试误学习的性质,是适应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但人的试误学习与动物的试误学习有本质的不同:动物的试误学习只是一种盲目的尝试,充其量也只是得到及时强化以后才能形成的稳定的条件反射;而人的试误学习则是经过认真思考、有一定理论假设作指导的理性的行为,同时也带有明显的创新色彩。在尝试过程中一旦取得了成功,被肯定和巩固下来的就不仅是解决问题的行为本身,而且包括行为背后的理性思考,特别是对事物本质与规律的概括与升华。 (4)重新适应:恢复新的平衡。 经过一番尝试,找到了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人们新的需要就可以得到满足,原有行为模式与新的需要之间的矛盾基本上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