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我国数位落差现况之探讨-东吴大学.doc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数位落差现况之探讨-东吴大学

邁向資訊均富: 我國數位落差現況之探討* 項 靖** 一、背景與資訊取用的重要性 二、資訊科技與其可能的影響 三、數位落差的本質與成因 四、如何消弭數位落差 五、數位落差之現況與衡量 六、研究目的與方法 七、研究發現 八、結論與省思   雖然資訊科技正為我國經濟與其他發展奠定基礎,但卻仍有相當多的民眾是被此新的資訊時代拒於門外的,造成「資訊貧富不均」或「數位落差」;所謂「資訊富者」與「資訊貧者」之間的區隔與差距業已成為民權與經濟發展上的重要議題和隱憂。   為了瞭解我國資訊貧富不均現況、並為政府資訊政策之制定提供一客觀之參考指標,本研究調查我國個人與家庭使用電腦和網路現況。研究方法與步驟包括文獻分析、現存(二手)資料的蒐集與分析、針對全國民眾之電話問卷調查等,並以下列人文背景變項加以探討不同族群在資訊取用(電腦的擁有與使用、網際網絡的使用)上程度的差異:家庭收入、教育程度、性別、省籍背景、年齡、職業、及居住地區,並建構用以度量「資訊均富」程度之Gini係數,以具體描繪我國資訊均富之現狀圖像。   研究結果顯示,我國民眾在不同性別間、不同年齡層間、不同教育程度間,數位落差出現在網路使用上、上網的時數上、是否使用電腦、使用電腦的時數、以及電腦和網路對於工作和生活之重要性上;受訪者居住地區為都市、郊區和鄉村間之數位落差亦是明顯的;在不同族群間,數位落差則並不甚明顯。而就家戶收入水準間之比較而言,數位落差出現在家中是否有電腦、家中用電腦數、家中是否上網、個人是否使用電腦和網路、個人使用電腦時數、以及電腦和網路對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性上。 關鍵字:數位落差;資訊;資訊社會;公共政策;網際網路;資訊與通信科技;資訊政策;資訊貧富不均;資訊均富;Gini係數 一、背景與資訊取用的重要性   在預測未來社會遠景的著作中,膾炙人口的Toffler(1980)之《第三波》(The Third Wave)與Naisbitt(1984)之《大趨勢》(Megatrends)二書中,宣稱「資訊社會」(Information Society)的來臨。在資訊社會中,繼土地、勞力、資本之後,資訊已成為經濟生產活動的第四大要素;資訊的無阻流通可促使附加價值的創造與利用,使稀少資源的分配更為平均,資源的利用更具效率,最終而言,可以提昇社會、國家的競爭力與公眾的福祉。在二十一世紀中,資訊社會中的個人或團體,若無充足的資訊可以運用,無疑將終遭淘汰的命運。   每個人需要有用的資訊和訊息幫助做決策、採取行動,以達成其目的。人所組成的組織、社會或國家是大型有機體,亦須自外界獲取資訊,然後內部作思考、作判斷、作出決策。個人的決策關係個人的成敗,組織的決策則決定組織的興衰,國家的決策關係國家的競爭力。然而,要做最好的決策,必須要有好的資訊,組織與個人才能達成目標、組織才能夠強盛、國家才會有競爭力。因此,資訊之獲取與使用之重要性不言可喻;有用的、即時的、正確的、完整的、大量的資訊,是有效決策之不可或缺的要件。   然而,世界上存有許多不平等,隨著資訊時代的來臨,亦逐漸出現所謂資訊富者(information rich or information-haves)information poor or information-have-nots))information inequality)digital divide)?並引起論者們的討論和亟思解決之法(德托羅斯,1997; Loader, 1998; Haywood, 1998; Holderness, 1998; Aurigi and Graham, 1998; Waddell, 1999; B, 2001; Norris, 2001)   更有甚者,公眾得以取用各類資訊的程度與普及度的演變,實與一個國家民主化的進程相互輝映且互為因果(Smith, 1995)Skogerbo and Storsul, 2000))階級資訊科技Lyon(1988)的經濟繁榮將使社會中的受益,組織以團隊的運作,階級的劃分成員的地位趨向平等。)Adam Smith所預期的全球均富社會,並且在高度資訊化的發展下,促成「電腦理想國」境界的達成。美國聯邦儲備理事會主席艾倫?葛林史亦主張「數位革命」會讓窮人和無技能在身的人更接近經濟活動的中心,且縮短其與富人間收入的差距(柏斯坦、克萊,1997)。Haywood(1998))階級重組論論強調資訊社會的產生了一群從事專門與技術性工作的新知識階層,擁有控制資訊,有社會權力傳統馬克思主義者階級再現論,認為擁有資訊科技的資本家將繼續權力,並以自動化的機器生產取代勞工,剝削的情形,資訊科技將助長資本家與勞動工人間的鬥爭Lyon, 1988)。)91)UN Development Progra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