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货币信用与经济.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货币信用与经济

貨幣信用與經濟 中國使用的貨幣 貨幣:學術用語 錢、鈔票是一般用語 貨幣的定義:1、交易的媒介 2、價值的單位 3、價值的儲藏 只要滿足此3項功能,就可稱之為貨幣 4、支付的手段 人類歷史交易的方式: 1、物物交換制度Barter system: 直接交換 2、間接交換:穀子 初期貨幣 3、支付的手段:繳納租稅 先秦時代是貨幣的創造時代 貝幣:買、賣、財、貴、賤與金錢有關的字均從貝部。 殷周時期的安陽有貝幣的出土。它是一種子安貝,來自南海地區。 人造的貝幣出現:用龜甲、獸骨、玉石做出貝的形狀 战国时期楚国铸鬼脸钱“君”字 2008年9月31日,安徽太湖县农民余友南将在窑厂制砖取土时发现的6000余枚战国时期的钱币——蚁鼻钱,据当地文物管理部门介绍,蚁鼻钱又称“鬼脸钱”,是战国时期的楚国货币。 秦漢大一統時代銅錢為主要貨幣 秦統一中國,推行書同文、車同軌,同時也統一了貨幣,將圓錢訂於一尊。製作半兩錢。 半兩錢 半兩錢意味著它是一種稱量貨幣。省掉了兌換的手續。 不過秦朝的時間過短,沒有實現真正的統一。到漢武帝時(西元前118年)發行五珠錢,才真正統一了當時的貨幣。 漢武帝鑄五珠錢 中古自然經濟 從三國迄魏晉南北朝、唐中葉,同具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的商品貨幣又在廣大地區流通起來,取代了鑄幣。稱此時期為中古自然經濟時期。 唐高祖─開通元寶 唐高祖武德四年(西元621年)鑄 如何念? 解答: 唐玄宗第二個年號為開元 宋太宗 我們看到的圓錢,常有皇帝的年號加上元寶、或通寶等名稱。 圓錢鑄年號使於五胡十六國的成漢,其上有漢興年號。以後大小朝代也常鑄上年號,直到清末。個別的圓錢稱為一文或一錢。 一般而言黃金作為貨幣來使用,在明清時期都不普遍。宋元時期紙幣、及其他信用工具十分發達,因此在替代效用下,金銀的地位便不顯著。 明中葉實施一條鞭法,上供物料,租賦與勞役皆可以白銀折算支付。(折色) 從唐中葉到明中葉,也就是兩稅法到一條鞭法之六、七百年間,鑄幣─銅錢又恢復為主要貨幣的地位。 明中葉到鴉片戰爭其間的兩百五十年之間,是白銀與銅錢並行的時代,為銀銅複本位制。銀用於大的交易,銅錢用於小額的交易。兩種均為主幣。 鴉片戰爭後,外國銀行到中國來,也發行鈔票,加上外國的銀元等,貨幣的使用很混亂而多岐。 民國25年發行法幣,再一次統一貨幣。 中國的紙幣 「飛錢」亦稱為便換,是在中國古代唐憲宗時代產生的一種匯兌制度。當時經濟日益發展,銅錢數量不足,加上銅錢攜帶不便,因而產生此種匯兌方式:商人在京城把錢交給諸軍、諸使、富家或諸道進奏院,攜券到其它地區的指定地方取錢。 這種匯兌方式一方面減低了銅錢的需求,緩和錢幣的不足,同時商人前往各到進行貿易活動時,亦減輕了攜帶大量錢幣的不便。 北宋的交子  最初的交子實際上是一種存款憑證。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現了為不便攜帶鉅款的商人經營現金保管業務的“交子鋪戶”。存款人把現金交付給鋪戶,鋪戶把存款數額填寫在用楮紙製作的紙卷上,再交還存款人,並收取一定保管費。這種臨時填寫存款金額的楮(音楚)紙券便謂之交子。 交子,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紙幣,發行於北宋前期(1023年)的成都。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交子的使用也越來越廣泛,許多商人聯合成立專營發行和兌換交子的交子鋪,並在各地設分鋪。由於鋪戶恪守信用,隨到隨取,交子逐漸贏得了很高的信譽。商人之間的大額交易,為了避免鑄幣搬運的麻煩,也越來越多的直接用交子來支付貨款。後來交子鋪戶在經營中發現,只動用部分存款,並不會危及交子信譽,於是他們便開始印刷有統一面額和格式的交子,作為一種新的流通手段向市場發行。正是這一步步的發展,使得“交子”逐漸具備了信用貨幣的特性,真正成為了紙幣。 會子:南宋官營紙鈔 /zh-tw/%E4%BC%9A%E5%AD%90 會子印樣。中間有橫行大字「行在會子庫」,指首都管理會子的部門。右上方印「大壹貫文省」,左上方印「第壹佰拾料」,中間印「敕偽造會子犯人處斬 賞錢壹阡貫 如不願支賞 與補進義校尉 若徒中及窩藏之家能自告首 特與免罪 亦支上件賞錢 或願補前項名目者聽」 會子,是南宋於高宗紹興三十年(1160年)由政府官辦、戶部發行的貨幣,仿照四川發行錢引的辦法發行。會子是宋朝發行量最大的紙幣,起源於臨安,也稱作「便錢會子」(即匯票、支票),紹興五年(1135年)下詔禁止寄付兌便錢會子出城,因受到反對,次日取消。紹興三十年(1160年)二月,錢端禮為臨安太守,將會子官辦[1],「許於城內外與銅錢并行。」 發行 高宗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二月,正式成立行在會子務,發行會子,分一貫、二貫、三貫,在東南各路流通,又稱「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6031115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