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政策论证与政策对谈
第一篇: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
公共政策的定義
(一)、Thomas Dye(1972):公共政策就是政府所選擇去做或者不去
做的任何事情。
(二)、Cochran and Malone(1995):執行公共計畫以實現社會目標
的政治決定。
(三)、Pal(1992):公共政策是公共權威當局所選擇的行動綱領或
不行動,以分析闡明某一個既定問題或是一組相互關聯性的
問題。
公共政策是公共權威當局所進行的活動。
公共政策的選擇行動是一種意圖行為(目標導向)。
公共政策包括權威當局的行動或是不行動的行為。
公共政策是以解決公共問題為導向。
公共政策的層次(由上而下來區分):
(一)、政治政策(political policy)。
(二)、政府政策(government policy)。
(三)、首長政策(executive policy)。
(四)、行政政策(administrative policy)。
公共政策的類型:依照 Theodore Lowi(1972)與 Robert Salisury(1968)的分類:
(一)、管制政策(regulatory policy):權威當局設定規則與規範藉以指導政府機關或是標的團體的行為。例如環保政策。
(二)、自我管制政策(self-regulatory policy):權威當局並未制訂鉅細靡遺的規則,而只是設定一些原則性的規定,委由各政府機關與標的團體自行採取行動。例如校園自主政策。
(三)、分配政策(distributive policy):權威當局將利益分配給不同機關、標的團體、地區等等的政策型態。例如補助款分配政策。
(四)、重分配政策(redistributive policy):權威當局將某一標的團體的利益或義務轉移給另一標的團體享受或承擔的政策。例如決定稅率的政策。
公共政策研究的範圍
(一)、政策研究(policy study):著重政策理論的建構,學術界所著重的領域。又稱為政策本身的研究(analysis of policy),範圍包括:
政策內容研究:描述特定政策的背景與發展(利用個案研究)。
政策過程研究:描述政策問題如何形成的各階段活動。
政策產出研究:探討不同地區或是國家的公共服務水準等等政策產出究竟受到那些因素的影響。又稱為政策決定因素(policy determinants)的研究。
(二)、政策分析(policy analysis):著重政策建言與實際的政策規劃藍圖,企圖解決社會問題,所以是為了政策而研究(analysis for policy),不僅強調know how的技術,同時也包含政策說服的工作。範圍包括:
政策倡導(policy advocacy):政策分析者提出特定政策方案,透過個人或是團體向社會大眾或是政策制訂者推銷政策的活動。
過程倡導(process advocacy):企圖改進政策政策制訂系統,一方面透過政府功能與任務的重新配置,以改進政府機能;另一方面透過計畫系統與方案評估新途徑的發展,以強化政策選擇的基礎。
提供政策制訂資訊(provide policy information):為協助政策制訂者研擬政策方案,學術界或政府內部提供相關的政策資訊。
公共政策的分析模型:模型的功能在於簡化事務、認定因素、溝通知識、指導研究、提出解釋。公共政策分析模型的種類包括以下:
(一)、制度主義(Institutionalism:policy as institutional activity):機構的特質會促使某項公共政策的產出或是抑制某項公共政策的產出。即龍生龍、鳳生鳳...。
(二)、團體理論(Group Theory:policy as group equibibrium)
1. 由多元主義(pluralism)學者David Thruman(1951)所提出。
2. 政策的產出是由社會中各個不同團體彼此協商、討價還價產生。
3. 政府的角色是建立遊戲規則與調停妥協。
4. 團體對於公共政策的影響力決定於團體成員的數量、財富、組織強弱、領導、人脈與內在聚合的程度。
(三)、菁英主義(Elite Theory:policy as elite preferences)
1. 民眾具有疏離感,並且資訊獲得相當困難,故而政治菁英可以主導輿論,因此公共政策的內容反映政治菁英的偏好。
2. 這些菁英是由上層社會經濟階層中提拔,類似貴族政治。
3. 菁英主義不盡然違反大眾利益。
(四)、理性主義(Rationalism : policy as an efficient goal achievement)
1. 政策經過正確的設計達到極大化的成就。
2. 理性的步驟:
(1). 知道社會所有的價值與相對的權重。
(2). 知道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