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地质学分论--地震
1.3 地震震害 地震造成的破碎带,引起地表沉陷、隆起、裂缝、液化等地表破坏 1.3 地震震害 座落在活断层上的一座二层小学教学楼被完全摧毁 1.3 地震震害 建筑物倒塌 1.3 地震震害 楼房底层空旷,结构不合理,房屋整体倾斜,二楼成了一楼 1.3 地震震害 地震时河床变形,导致跨河公路桥梁跨塌 1.3 地震震害 地震后水坝被震塌 1.3 地震震害 建筑物倾斜、倒塌 1.3 地震震害 工厂倒塌 地震灾害 地表错动和地裂缝 破坏地面建筑物 砂土液化 崩塌、滑坡 海啸 地面标高改变 洪水 火灾 1.3 地震震害 工程地质条件对震害的影响 工程地质条件对建筑物的震害有较大影响,设计时应按抗震设计原则和要求选择建筑场地 局部地形条件:孤立突出的山梁、山包、条状山嘴、高度差较大的台地、陡坡及河道岸边等,均对建筑物的抗震不利。 局部地质构造:(主要指断层) (1) 发震断层 具有潜在地震活动的断层。多数浅源地震均与发震断层的活动有关。 (2) 非发震断层 与地震活动没有成因联系的一般断层,在地震作用下不会产生新的错动。 地下水位:水位越浅震害越重。地下水位深度在5m以内时,对震害影响最明显。 1.4 结构的抗震设防 结构的抗震设防 抗震设防的目标 抗震设防: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并采取一定的抗震构造措施。 抗震设防烈度: 一个地区作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应按国家规定权限审批或颁发的文件(图件)执行。 一般采用国家地震局颁发的地震区划图中规定的基本烈度。 3个地震烈度水准: (1) 多遇烈度(众值烈度) (2) 基本烈度 (2) 罕遇烈度 1.4 结构的抗震设防 抗震设防目标:“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1) 在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一般不受损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2) 在遭受本地区规定的设防烈度(基本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物(包括结构和非结构部分)可能有一定损坏,但不危及人们生命和生产设备安全,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3) 在遭受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地震烈度 多遇烈度(小震) 基本烈度 罕遇烈度(大震) 建筑物 弹性 弹塑性 严重破坏,但不至于倒塌 1.4 结构的抗震设防 1.4.3 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概念设计 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总结形成的基本原则和设计思想,是进行建筑和结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 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类别: 抗震设防类别 定 义 抗震设计 抗震作用 抗震措施 甲类建筑 地震破坏后对社会有严重影响,对国民经济有巨大损失或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 较本地区设防烈度高一度采用 已类建筑 地震中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迅速恢复的建筑物,以及地震破坏后对社会有重大影响,对国民经济有重大损失的建筑物 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确定 设防烈度为6~8度时高一度采用,9度时可适当提高,地基基础一般不提高 丙类建筑 地震破坏后对社会有一般影响,对国民经济有一般损失的建筑物,以及其他不属于甲、乙、丙、丁类的建筑物 按本地区设防烈度采用 丁类建筑 地震破坏后对社会影响轻微,对国民经济损失轻微,且不影响其他甲、乙、丙类建筑的建筑物 一般按本地区设防烈度采用 设防烈度为7~9度时可降低一度采用,为6度时可不降低 1.4 结构的抗震设防 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1) 建筑场地 (2) 地基和基础 (3) 建筑物的平面和立面布置 宜规则、对称,质量和刚度变化均匀。 (4) 抗震结构体系 应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 宜有多道抗震设防; 应有必要的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 宜有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分布。 (5) 结构构件 延性与整体性。 (6) 非结构构件 与主体结构有可靠的连接与锚固。 (7) 材料和施工质量 (8) 隔震与消能 六、地震的预报 地震和刮风下雨一样,都是一种自然现象,在它来临之前是有前兆的,特别是强烈地震,在孕育过程中总会引起地下和地上各种物理及化学变化,给人们提供信息,只要人们认真观测并掌握地震前兆的规律,地震预报总有一天会实现。 在震前的一段时间内,震区附近总会出现一些异常变化。如地下水的变化,突然升、降或变味、发浑、发响、冒泡。气象的变化,如天气骤冷、骤热,出现大旱、大涝,电磁场的变化、临震前动物、植物的异常反应等等。根据这些反应进行综合研究,再加上专业部门从地震机制,地震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生物变化、天体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