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的探索第八讲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八讲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八讲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ppt

第八讲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的探索第八讲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八讲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八讲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ppt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为什么说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 建设是改造的物质基础。 改造为工业化的实现创造了前提条件。 它们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关系,体现了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即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同时并举。 “文革”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①直接损失5000亿元; ②与发达国家差距拉大了; ③20世纪70年代,使中国失去 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 “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在经济上,只是 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这个数 字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本投资的80%,超 过了建国30年全部固定资产的总和。 ——李先念 第三阶段:“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1966—1976年) 考点6 “文革”对国民经济的破坏 56 年 58 年 60 年 66 年 76 年 感受二十年 前提: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正确:中共八大 挫折:大跃进和人 民公社化运动 纠正:八字方针 文革十年 曲折发展十年 激情 成就 沸腾 挫败 调整 恢复 严重破坏 拉大距离 考点1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政策 1.时间、地点: 2、内容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思想 路线 果断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政治 路线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 组织 路线 伟大 决策 实行改革开放 P59-60 二、伟大的历史转折 改革 关于改革 含义: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 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过程中征服和改造自然界, 并获得适合自己需要的物质资料的能力。 ) (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形式、人们在 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和产品分配方式) 前 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内 容: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根本目的: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实 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变革不变质,改革不改向” 3、历史意义: 两大转折 工作重点:由“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为中心 体制 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 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 三个标志 ①标志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新道路的正式开辟 ②标志着改革开放正式拉开序幕 ③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发 展新时期 “改革为什么从农村开始呢?因为中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在农村,如果不解决这百分之八十人口的生活问题,社会就不会安定的。” ——《邓小平文选》第3卷 中国农村人口多。 “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 ——《邓小平文选》第3卷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生产力水平低,农民的生活贫困。 农业是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关键。 邓小平说过:“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呢?……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中国的改革为何从农村起步? 农村困境 基本国情 农民首创 旧体制弊端 人民公社的特点是什么?有何弊端? 缺少自主权 积极性不高 集中劳动,吃大锅饭 1、改革的原因: 考点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包产到组 包产到户 安徽、四川 全国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我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 2、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包给农民使用。农民生产的东西“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使用权:农民 所有权:国家 3、过程: ①尝试:1978年12月,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 ②安徽四川的一些地方积极推广; ③中央支持:1980年中央肯定了“包产到户” ; ④ 全面推广:1983年 4、意义: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推动了农业发展; 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式和社会面貌; 有力地推动了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巨变 第三次 第二次 第一次 任 务 结 果 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三次历史性的巨变 辛亥革命 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维护共和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结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历史 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发展生产力实现四个现代化 第三次 第二次 第一次 内 容 背 景 大革命失败后,党决定开展土地革命,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开辟农村根据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xiongxchun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