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儒家文化精神与理人格第六章 儒家文化精神与理想人格第六章 儒家文化精神与理想人格第六章 儒家文化精神与理想人格.ppt

第六章 儒家文化精神与理人格第六章 儒家文化精神与理想人格第六章 儒家文化精神与理想人格第六章 儒家文化精神与理想人格.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儒家文化精神与理人格第六章 儒家文化精神与理想人格第六章 儒家文化精神与理想人格第六章 儒家文化精神与理想人格

第六章 儒家文化精神与理想人格 第一节 先秦儒家人伦 第二节 汉代儒家观念 第三节 宋明理学:儒家文化新形态 第四节 儒家文化的理想人格 第一节 先秦儒家人伦 一、孔子与先秦儒家学派的初创 二、孔子的天命观和仁、礼思想 三、孟子的仁政说和性善论 四、荀子的隆礼重法和性恶论 第二节 汉代儒家观念 一、 汉代儒学对儒家思想的第一次改造 董仲舒学说特点:以儒家思想为中心,以奉天法古为旗号,以先王之道为楷模,吸收阴阳五行说,纳韩非思想,“推天道以明人事”,极力宣传王权神授,论证儒家的纲常名教,为儒家的伦理道德披上神学外衣,建构了一个以天人感应为核心,以阴阳五行为骨架的神学观念体系。 二、天人感应的神学思想和三纲五常的伦 理观 第三节 宋明理学:儒家文化新形态 一、理学的开创者——周敦颐、邵雍 二、理学的奠基者——张载和程颐、程颢 三、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 四、理学的分化——陆九渊、王守仁(倡心 学,反对程、朱的心物观) 第四节 儒家文化的理想人格 一、儒家文化的基本特征 二、儒家的理想人格 三、儒家文化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一、儒家文化的基本特征 1.担负历史责任,注重整体利益; 2.崇尚气节,正道直行; 3.求是务实,自强不息; 4.讲究道义,关心他人; 5.贵和持中,宽忍平和; 6.豁达乐观,以道制欲。 二、儒家的理想人格 儒家追求“天下大同”、“内圣外王”的理想; 遵循“三纲八目”的修养方法 以及“穷独兼达”、“正己正人”的修养途径。要求做到: 1.遵循伦理本位; 2.怀抱经世之志; 3.注意道德修养。 第六章 儒家文化精神与理想人格 思考题 一、儒家思想是怎样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演进的? 二、简述孔子的思想 三、“三纲五常”及董仲舒的学说特点是怎样的? 四、如何理解朱熹思想体系中的“理”? 五、王守仁的“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应如何理解? 六、内圣外王 一、儒家思想是怎样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演进的? 1.孔子于春秋末期创立儒家学派,提出“克己复礼”、“仁者爱人”等一整套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政治伦理思想体系。 2.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分成八派,孟子和荀子是两个最重要学派的代表人物。 3.至汉代儒家思想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取得了独尊的地位。 4.魏晋时受玄学和佛教的挑战一度衰落。 5.唐代孔颖达等人作五经正义,儒学再度被罩上耀眼光环。 6.宋代至明代形成“理学”成为显学。 7.清代出现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儒家思想的理论形态虽然不断变化,但有其共同的基本特征。 二、简述孔子的思想 1.孔子一生孜孜不倦地追求圣人境界。他认为圣人之所以能为圣人,在德性上可以归为“仁”,在行为上可以归为“孝”,在方法上可以归为“忠恕”; 2.孔子把“仁”作为最完善的道德品质和最高的人格精神,认为仁是人人时时可以达到的,关键在于加强个体的修养。“仁”的品格和“礼‘的规范是分不开的,仁是内在精神,是道德的属性;礼是外在形式,是道德的标准,仁和礼是一体的; 3.孔子认为仁之基本为爱,爱之源泉在亲子之情,所以说孝悌是仁之本; 4.孔子认为每个人不仅要自己致力于道德修养,还要善于把一己的品德推及他人,这样仁爱精神方可充满人间,而忠恕就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就是“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恕”; 5.孔子关于“礼”与“仁”的思想,标志着人类精神的自觉,儒家一整套的政治哲学、道德哲学、历史哲学、教育哲学都是从“礼”与“仁”的关系中推衍出来的。 三、“三纲五常”及董仲舒的学说特点是怎样的? 三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董仲舒学说的特点是以儒家思想为中心,以奉天法古为旗号,以先王之道为楷模,吸收阴阳五行说,纳韩非思想,“推天道以明人事”,极力宣扬王权神授,论证儒家的纲常名教,为儒家的伦理道德批上了神学外衣,建构了一个以天人感应为核心,以阴阳五行为骨架的神学体系。 四、如何理解朱熹思想体系中的“理”? 1.在朱熹的思想体系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xiongxchun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