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道家哲学3
道 ——《老子》之道 一、《老子》之道的几种含义 1、实体性存在的道:万物之本原 2、主宰性意义的道:万物存在的根据 3、规律意义的道:人和万物遵循的规则或原则 4、境界意义的道:修养的目标和社会的理想状态 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1],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9章) [1] zhuī,锤击使之尖锐。 2.长生久视之道。(59章) 3.天道无亲。(79章) 4.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34章) 5.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40章) 6.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37章) 7.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46章) 8.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行[1],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24章) [1] 都是剩饭赘瘤。 二、玄妙的“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1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4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14章)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1];恍兮惚兮,其中有物[2];窈兮冥兮[3],其中有精[4]。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21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5],独立不改[6], 周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25章) [1] 其中有些迹象。[2] 其中有实物。 [3] 深远暗昧。[4] 气之极。 [5] 听不见它的声音,看不见它的形体。 [6] 形容道的绝对性和永存性。 1、“道”到底是什么?如何理解老子这些描述? 2、老子为什么要描述这样一种“道”?为什么把“道”描绘成混沌、恍惚的状态? (1)以此来探讨宇宙的本源? 神话与对老子的“道”的理解: 道的神话原型:原始的混沌。《三五历记》:“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在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浑天之说:天地如鸡卵,卵中之黄白未分,是混沌也。卵中之黄白既分,是开辟也。” (2)跟其修养论相关。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曰复命”。 这种对“道”的描述体现着或表明了修养的最终境界,社会所要达到的最理想的状态。 为什么推崇混沌? 混沌的神话以及对混沌状态的推崇,比较神话哲学中所称的“初始之完美”(perfection of beginnings)的信仰。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庄子·应帝王》) (3)“混沌之恋” 关于“馄饨”习俗: 中国古人在新的一年的第一天的第一顿饭要是共同食用馄饨(演变成饺子?),乃是全民性复归于原始混沌玄同状态的一种象征性模仿和美好愿望。 馄饨所特有的那种浑圆无窍、中空裹馅的特征似乎正象征了为开窍之前中央之帝混沌的外观。 “有神鸟,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山海经·西山经》) “混沌” 基于以上的从神话学出发的分析,我们可能更容易理解“道”、把握“道”。 3、宇宙混沌产生万物的过程,也就是恍惚的“道”产生天地万物的过程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42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51章) 4、道是物质性或精神性的问题 一种看法是认为老子所说的“道”是一种类似于“物质”的东西,虽然无形、无象,不可见、不可闻、不可听,但是它是存在着的一种物或实体。 把道理解成“物”或实体性存在,会有两个问题: (1)道一方面是物的存在,实体性的,另一方面又是规律、主宰、境界(侧重于一种精神性的意义)。“道”如何既是一种物质性存在,又是一种精神性存在?(一种规则能以“物”的形式存在吗?) (2)“道”如果是一个“物”或者说是取“宇宙万物的本原义”,那么似乎很难理解一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