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理细菌的染与致病机理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理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理.ppt

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理细菌的染与致病机理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理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理.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理细菌的染与致病机理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理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理

第四章 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理 第一节 细菌的致病性和毒力 1.致病性(pathogenicity) 一定种类的病原菌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在宿主体内引起感染的能力称为致病性。 致病性是细菌种的特征之一 2.毒力(virulent) 病原菌致病力的强弱程度,是量的概念,同一细菌的不同菌株,其毒力不一样,因此,毒力是菌株的特征。 利用柯赫法则 1.经典柯赫法则 (1) 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疾病中查见,在健康者不存在 (2)此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而得到纯种 (3)此纯培养物接种易感动物,能导致同样病症 (4)自实验感染的动物体内能重新获得该病原菌的纯培养 2.基因水平 1.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 LD50) 是指能使接种的实验动物在感染后一定时限内死亡一半所需的微生物量或毒素量。 2.半数感染量(median infectious dose, ID50) 某些病原微生物只能感染实验动物、鸡胚或细胞,但不引致死亡,可用ID50来表示其毒力。 (一)定殖(colonization) 细菌感染的第一步。 1.黏附素(adhesin):凡具有黏附作用的细菌结构成份。 2.受体(receptor):细胞或组织表面与黏附素相互作用 的成份。 (1)不与吞噬细胞接触 (2)抑制吞噬细胞的摄取 (3)在吞噬细胞内生存 (4)杀死或损伤吞噬细胞 (1)抗原伪装或抗原变异 (2)分泌蛋白酶降解免疫球蛋白 (3)逃避补体,抑制抗体产生 (四)在体内扩散 细菌分泌的胞外蛋白酶,如透明质酸酶 。 (一)外毒素(exotoxin) 某些病原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所产生的对宿主细胞有毒性的可溶性蛋白质。大多数外毒素在菌体内合成后必须分泌于胞外 。 1.化学性质:蛋白质 2.产生:G+、G-均产生,分泌至胞外 (1)毒性作用极强 (2)有高度的特异性 (3)不耐热,多数在60~80℃经10~80min即失去毒性 (4)对宿主不致热 (5)抗原性强,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 抗毒素 :外毒素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体,可用于紧急治疗和预防。 类毒素 :外毒素在0.4%甲醛溶液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可以脱毒,但仍保留原有抗原性 。 (二)内毒素(endotoxin) 内毒素:指革兰氏阴性菌外膜中的脂多糖(LPS)成分,细菌在死亡后破裂或用人工方法裂解菌体后才释放。 1.化学性质:脂多糖(LPS) 2.产生:革兰氏阴性菌 3. 特性 (1)毒性弱,很少致死 (2)致发热、腹泻、呕吐 (3)耐热,加热100℃经1h仍不被破坏,必须加热160℃经2~4h,或用强酸、强碱或强氧化剂煮沸30min才失活。 (4) 抗原性较弱,免疫应答不足以中和毒性 三、细菌的Ⅲ型分泌系统 Ⅲ型分泌系统(type Ⅲ secretion system,TTSS)是一个由多组分蛋白复合体形成的跨膜通道 TTSS与动植物的许多革兰氏阴性病原菌毒力因子的分泌有关 编码TTSS的基因通常位于毒力岛上,约有20~30个 * * 第一节 细菌的致病性和毒力 第二节 细菌的毒力因子及分泌系统 一、细菌致病性的确定 二、细菌毒力的测定 第二节 细菌的毒力因子 细菌的毒力因素 毒素 外毒素(exotoxin) 内毒素(endotoxin) 侵袭力:定殖 干扰宿主防御机制 体内增殖 体内扩散 一、侵袭力(invasiveness) (二)干扰或逃避宿主的防御机制 1.抗吞噬作用 2.抗体液免疫机制 某些细菌黏附于细胞表面之后,能进入吞噬细胞或非吞噬细胞内部的过程。 意义 :宿主细胞为进入其内的细菌提供了一个增殖的小环境和庇护所,使细菌逃避宿主免疫机制的。也可随吞噬细胞的游走而扩散至其他部位,造成广泛病变。 3.内化作用 (三)在体内增殖 是感染的核心问题,增殖速度对致病性 极其重要。 二、毒素(toxin) 3. 特性:菌种特异性 A亚单位:毒素的活性中心,决定毒素的毒性效应。 B亚单位:结合单位,协助A亚单位。 B亚单位可单独与细胞膜受体结合,从而阻断完整毒素结合细胞。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可作为良好的亚单位疫苗。 4. 组成 (1)多糖侧链 (2) 核心多糖 (3) 类脂A :主要的毒性部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xiongxchun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