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历史地理网上讲义之三.doc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区域历史地理网上讲义之三.doc

区域历史地理网上讲义之三 第三章 中原地区:晋、冀、鲁、豫 纲目 1.黄土的侵蚀与堆积 2.崤函之险与“太行八陉”,黄、淮、海平原的运河与陆驿 3.帝都之薮 4.文化的地带性 中原,在中国古代社会的观念里,以别于边疆地区而言。中原一词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中原,范围大致与今天的河南省相当,《尚书·禹贡》之豫州,在九州之中也;广义的中原,范围或指黄河中下游(晋、冀、鲁、豫)地区,或指整个北方黄河流域。在这一章里指山西、河北、山东、河南四省的大部分地区。 第一节 黄土的侵蚀与堆积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自远古时代就开始了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侵蚀和下游平原地区的堆积,对黄河中、下游地区自然地貌的形成产生很大影响。早在历史时期以前,黄河中游在河套至孟津之间,即内蒙古河套地区、陕西和山西的峡谷、河南西部山地等处,对黄土的侵蚀已经出现,主要是通过地表径流对黄河中游的主要地形——塬的面貌不断造成改变。 塬,一般是指地势高坦的黄土地貌,史前时期已经出现,据考古发现表明,关中西部渭河流域的不少文化遗址是分布在靠近河流的原上。西周春秋时期的塬面一般比较广阔,分布面积延伸到六盘山以西地区,如今陕西关中平原西部的周原东西七十余公里,南北二十余公里,今甘肃榆中、靖远一带还有以塬为名的村落。经过数千年不断的侵蚀后,现在原大多面积很小,甚至缩小成面积更小的坪,至于六盘山以西,只有少数几小块原保存下来。 塬所发生的这种变化,是流水的下切、侵蚀作用直接造成的。在黄土地区,原面上一有降水就会冲出较浅的沟形,如果不加注意就很容易变成深沟大壑。沟头部分向上伸延切割塬面,流水对沟底有下切作用,对于两岸有侧蚀作用,沟崖滑坡坍塌也会使原的面积逐渐缩小,这样就日益造成沟壑纵横、支离破碎的局面,塬也不断破碎、缩小,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见到的黄土高原地区的常见面貌。在山西西南部、涑水北部的峨嵋岭(又称:清原、晋原),实际上是一块地势高昂的塬,也是典型的侵蚀、切割地貌。据清代的文献记载,当时还没有稷王山南北的两条大沟,这两条大沟把原分为东、西两块,类似这样的沟还在发育,这样的后果势必使峨嵋岭渐趋破碎。 塬在沟壑的切割、侵蚀作用下发生改变,坪、梁、峁等就是原在破碎、缩小到一定程度后呈现出的不同形态。由于地形不同,塬在破碎之后呈现的形态不同。有的成为若干小塬,或者更缩小成为坪。而有的塬则因为沟壑与沟壑之间的部分难以保持,成为狭长的梁。梁不象塬那么广阔,在下面看起来好像一条山岭,但是顶部并不起伏,而是保持同一高度,保留塬的一些特征。塬在变成了梁之后,还有可能进一步演变成峁。梁两侧的深沟如果沟头不断上延而且最后连在一起,梁就被切断,这样不断进行下去,梁就会失去狭长的面貌。在不能继续切割下去的时候,侵蚀作用还会继续,形成馒头状的丘陵,也就是峁。梁、峁在陇东、陕北和晋西北是最常见的黄土侵蚀地貌。 影响沟壑的发育速度主要是降水强度、地表坡度等因素。另外,黄土高原的森林植被从唐后期就开始遭到破坏,北宋以后愈演愈烈,也进一步强化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依山傍水的塬经常被若干条上延的沟头切割成平行的带状,山西芮城、平陆两县之间的闲原,就比较典型,从塬的南侧一直到北面的中条山下有几条大致平行的沟。 塬的趋势是不断被切割、侵蚀,渐渐破碎、缩小,最后消失。这对农业生产危害很大,所以,一定要平整塬面减少沟壑发育,同时要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黄河在中游的侧蚀作用也很强。自山西偏关至陕西龙门之间的山陕峡谷之间,两岸悬崖峭壁,但是经过常年冲刷侧蚀,竟然在一些石崖下出现滩地,滩地又促进河床的左右摆荡,增强侧蚀作用。例如:黄河在河曲县附近由东而西,再折而东南流,弯曲较大,黄河的主流就直冲向河西,使西岸的陡崖越来越陡,东岸的滩地越来越广阔,河曲县就是位于黄河东岸的滩地上。黄河出龙门后到潼关之间,河面骤然加宽,流速大大降低,出现很多分汊,主流经常摆荡,对两岸的侧蚀十分严重。在潼关以下到三门峡之间,黄河的河床由于受到南部豫西山地(崤山、熊耳山、外方山、伏牛山等秦岭余脉)和北面中条山、王屋山的限制,河水流速比龙门至潼关之间加快,但是没有龙门以上狭窄,河床左右摆动的余地很大。主要是对南岸侧蚀冲刷,造成了历史上阌乡县城的迁移,对灵宝县旧城、陕县旧城也造成很大威胁。而北岸的永乐镇、茅津镇等虽然与河道的距离很近,可是永乐镇始建于元代的永乐宫遗址一直没有受到黄河侧蚀的威胁,茅津镇在唐代的位置也和现在大致一样。了解黄河在中游的侧蚀、摆荡作用,有利于理解历史上这一地区是怎样选择交通道路的。平原 参考书: 史念海《黄河流域诸河流的演变与治理》,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 山西省地势 山西省位于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东部,华北大平原西侧省境介于太行山脉和黄河中游峡谷之间,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