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模具的表面处理新技术.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压铸模具的表面处理新技术.doc

压铸模具的表面处理新技术 压铸模具是模具中的一个大类。随着我国汽车、 摩托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压铸行业迎来了发展的新时 期。同时,也对压铸模具的综合力学性能、寿命等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满足不断提高的使用性能需求, 仅仅依靠新型模具材料的应用仍然很难满足,必须将 各种表面处理技术应用到压铸模具的表面处理当中, 才能达到对压铸模具高效率、高精度和高寿命的要 求〔I,2〕 在各种模具中,压铸模具的工作条件是较为苛刻 的。压力铸造是使熔融金属在高压、高速下充满模具 型腔而压铸成型,在工作过程中反复与炽热金属接 触,因此要求压铸模具有较高的耐热疲劳、导热性、 耐磨性、耐蚀性、冲击韧性、红硬性、良好的脱模性 等〔3〕。因此,对压铸模具的表面处理技术要求较高。 近年来,各种压铸模具表面处理新技术不断涌 现,但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大类: 传统热处理工艺的改进技术; 表面改性技术,包括表面热扩渗处理、表面 相变强化、电火花强化技术等; 涂镀技术,包括化学镀等。 1传统热处理工艺的改进技术 传统的压铸模具热处理工艺是淬火-回火,以后 又发展了表面处理技术。由于可作为压铸模具的材料 多种多样,同样的表面处理技术和工艺应用在不同的 材料上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史可夫最近提出针对模具 基材和表面处理技术的基材预处理技术,在传统工艺 的基础上,对不同的模具材料提出适合的加工工艺, 从而改善模具性能,提高模具寿命〔4〕。 热处理技术改进的另一个发展方向,是将传统的 热处理工艺与先进的表面处理工艺相结合,提高压铸 模具的使用寿命。如将化学热处理的方法碳氮共渗, 与常规淬火、回火工艺相结合的NQN (即碳氮共渗 -淬火-碳氮共渗)复合强化,不但得到较高的表面 硬度,而且有效硬化层深度增加、渗层硬度梯度分布 合理、回火稳定性和耐蚀性提高,从而使得压铸模具 在获得良好心部性能的同时,表面质量和性能大幅提 高〔5〕 高。 2表面改性技术 2. 1表面热扩渗技术 这一类型中包括有渗碳、渗氮、渗硼以及碳氮共 渗、硫碳氮共渗等。 2 1. 1渗碳和碳氮共渗 渗碳工艺应用于冷、热作和塑料模具表面强化 中,都能提高模具寿命。如32W8V钢制的压铸模 具,先渗碳、再经1140~ 1150°C淬火,550 °C回火两 次,表面硬度可达HRC 56~ 61,使压铸有色金属及 其合金的模具寿命提高1.8~ 3. 0倍〔6〕。 进行渗碳处理时,主要的工艺方法有固体粉末渗 碳、气体渗碳、以及真空渗碳、离子渗碳和在渗碳气 氛中加入氮元素形成的碳氮共渗等。其中,真空渗碳 和离子渗碳则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技术,该技术 具有渗速快、渗层均匀、碳浓度梯度平缓以及工件变 形小等特点,将会在模具表面尤其是精密模具表面处 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1. 2渗氮及有关的低温热扩渗技术 这一类型中包括渗氮、离子渗氮、碳氮共渗、氧 氮共渗、硫氮共渗以及硫碳氮、氧氮硫三元共渗等方 法。这些方法处理工艺简便、适应性强、扩渗温度较 低(一般为480~ 600V)、工件变形小,尤其适应精 密模具的表面强化,而且氮化层硬度高、耐磨性好, 有较好的抗粘模性能。 3Cr2W8V钢压铸模具,经调质、520~ 540°C氮 化后,使用寿命较不氮化的模具提高2~ 3倍。美国 用H13钢制作的压铸模具,不少都要进行氮化处理, 且以渗氮代替一次回火,表面硬度高达HRC 65~ 70,而模具心部硬度较低、韧性好,从而获得优良的 综合力学性能〔6〕。 氮化工艺是压铸模具表面处理常用的工艺,但当 氮化层出现薄而脆的白亮层时,无法抵抗交变热应力 的作用,极易产生微裂纹,降低热疲劳抗力。因此, 在氮化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工艺,避免脆性层的产 生〔7’8〕。最近,国外提出采用二次和多次渗氮工 艺〔9〕。采用反复渗氮的办法可以分解容易在服役过 程中产生微裂纹的氮化物白亮层’增加渗氮层厚度, 并同时使模具表面存在很厚的残余应力层〔1()〕,使模 具的寿命得以明显提高。 此外还有采用盐浴碳氮共渗和盐浴硫氮碳共渗等 方法〔11]。这些工艺在国外应用较为广泛,在国内较 少见。如TFI+ ABI工艺,是在盐浴氮碳共渗后再于 碱性氧化性盐浴中浸渍。工件表面发生氧化,呈黑 色,其耐磨性、耐蚀性、耐热性均得到了改善。经此 方法处理的铝合金压铸模具寿命提高数百小时。再如 艺,应用于有色金属压铸模具则更具特点[11〕。 2. 1. 3渗硼 由于渗硼层的高硬度(FeB: HV1800~ Fe2B: HV1300~ 1500)、耐磨性和红硬性,以及一定 的耐蚀性和抗粘着性,渗硼技术在模具工业中获得较 好的应用效果。但因压铸模具工作条件十分苛刻,故 渗硼工艺较少应用于压铸模具表面处理中,但近年 来,出现了改进的渗硼方法,解决了上述问题,而得 以应用于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