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股市发展史.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香港股市发展史香港股市发展香港股市发展史香港股市发展史

香港股市发展史(一) ??? 一、雪厂街边股市起航 在张爱玲笔下,20 世纪30 年代的香港远不如同期的上海。确实,香港就是从小渔村发展起来的。随着70 年的斗转星移,时代的列车轰隆驶过,小渔村变成国际大都市,乡下佬变成都市人,这一切都显得有些不可思议。 对于香港来说,香江之畔的小渔村能够成长为亚太的金融中心,股票市场起到了难以忽视的作用,只要去过香港联合交易所的访客,相信都能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尽管香港从地域来说只是弹丸之地,但是按交易规模、上市公司数和成交额来说,现在的香港仅次于纽约、伦敦、东京、上海。 香港的股票交易,起源于殖民地时期,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其发展经历了近150 年。追溯着时间的步伐来到1860 年,就会发现早期英国商人在香港成立合资公司之后,就已经开始以私下交易形式买卖代表股东权益的票据。当时的票据是通过中间人撮合的,完全可以作为今天电子化股票交易的前身。 当时的买卖,甚至还没有正式的交易场所,大部分是在雪厂街街边达成。通过非正式的交谈,经纪人互通消息,包括交易品种和交易价格,来寻找机会。在确定交易机会出现后,经纪商就会坐着人力车去找投资者和企业主洽谈。一次成功的交易往往要经济商磨破嘴皮子才能实现。由于节奏很慢,成交量自然也低得可怜。最初香港的经济商不过百人,机构投资力量也主要由英资公司构成,如汇丰、置地、九仓、港灯、煤气、电车、太古船坞、黄埔船坞和均益仓等。 进入到19 世纪末期,股票交易开始变得越来越频繁。不仅是西方殖民者,香港本地人也开始卷入股票交易大潮中。1891 年,香港经纪协会作为香港第一个券商协会正式宣告成立。这个名称一直沿用到1914 年,才正式更名为香港交易所。1947 年3 月,香港交易所吸纳了另一家证券交易所,在原有基础上成立了新的交易所。?? 香港股市发展史(二) ??? 香港股市发展1969-1973 年,香港的股市狂潮,使英国经纪行留意香港股市。1971 年维高达及嘉惠父子率先到达香港,为外国基金买卖香港证券。 整个七十年代,愈来愈多的英资经纪行来了香港,高峰时有十多家之众。但这个情况在八十年代中期起了很大变化,英国金融业在1986年经历了大改革,名为Big Bang,容许外国银行收购英国经纪行及金融机构。所以八十年代后期,这十多家在香港有分行的英资经纪行,亦陆续被英、欧、美资的银行或投资银行所吞并。经过一连串收购后,九十年代本地的证券市场,渐渐由欧美的大银行及投资银行所垄断,本地经纪数目由“四会”高峰时的近千名,逐步下降至现时少于400名,成交占有率亦由超过90%,下降至不足30%。 ??? 1973年香港股市泡沫 ??? 整个六十年代是香港工业起飞时期。由1962 年至1973 年,香港的本地生产总值GDP 撇除通胀后,每年以9.4%复式增长。1962 年的本地生产总值为86 亿港元,上升至1973 年的410 亿港元(包括通胀在内)。六十年代,香港股市基本上与经济发展脱了节,工业成就举世知名,是全球最的纺织制衣、钟表、玩具、假发、塑料花等的出口王国;旅游业亦享誉盛名,有“购物天堂”之称。就业情况良好,失业率几乎接近零。1964 年7 月成立的恒指为100 点,1965 年银行发生挤提风潮,1966 年中国出现文化大革命,1967 年香港发生暴动,恒指连续三年下跌,至1967 年最低的58 点。 ??? 香港经济基础良好,储蓄能力高,外围金融市场波动滔天:1967年英镑贬值,港币和英镑挂钩,随着英镑贬值,香港物价开始急速上升。1971 年美国在国际收支上废除以黄金作结算的制度,刺激金价上升,六十年代越战刺激商品需求,所以六十年代末期至七十年代初期,所有商品包括:铜、铁、棉花及贵金属都涨价。储蓄率既高,又担心通胀,因此小市民都要把储蓄作投资。 ??? 1969 年拍卖土地成功后,促使资金流向股票。股市节节上升,恒生指数由1969 年初的107 点上升至1973 年3 月最高的1,775 点。1971 年至1973 年期间有很多新股上市,包括:长实、新世界地产、新鸿基地产等。上市以一元票面价认购,上市后股价飙升20-30 倍,令股民如痴如醉。那时的心态是宁买地产股,不买地产,前者虽然昂贵,却很容易套现。香港那时的新兴行业是地产股,类似美国华尔街1929年的航空股。 ??? 1973 年的香港股市泡沫,是美国1929 年的翻版。笔者在1969年涉足股市,当年12 月远东交易所成立,小投资者可以透过经纪行做九成孖展(Margins),(放大交易,如中国即将推出的融资融券)与二十年代华尔街一样,后来触发了1973 年的股市泡沫。当时香港没有证监或证券法案,银行监管宽松,孖展(Margins)形式也是由银行借钱给经纪行(以股票做按揭),经纪行再借给客户。回顾这时期,执政者束手无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xiongxchun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