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太阴病脉证并治第五 太阴病脉证并治第五章 太阴病脉证并治第五章 太阴病脉证并治.ppt

第五章 太阴病脉证并治第五 太阴病脉证并治第五章 太阴病脉证并治第五章 太阴病脉证并治.ppt

  1. 1、本文档共7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太阴病脉证并治 Treatment of taiyin disease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学习目的和要求 1.掌握太阴病辩证纲要(提纲证)。 2.背诵原文:273条、277条、10条、5条。 3.熟悉太阴病兼变证。 4.熟悉太阴的生理、太阴病的病因病机、治禁。 概说 Introduction 一、基本概念: 太阴:包括手、足太阴经和肺、脾,并与手、足阳明和大肠、胃相表里。 概说 二、太阴的生理:  1、经络: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环循胃口,上膈属肺至喉,从肺系横出腋下,行于上肢内侧前缘,直达拇指之端。 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内侧,上行沿小腿内侧中线上行,在内踝上八寸处交叉,行于足厥阴肝经之前,沿大腿内侧前缘上行,入腹,属脾络胃。 《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 ,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概说 2、脏腑:    手-肺,肺主气,通调水道,佐心行血 太阴 足-脾,脾主运化、升清,主四肢,主统血,与胃同居中焦,共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 纳化相依,燥湿相济,升降相因。 概说 3、表里关系: 太阴与阳明相表里 手太阴肺-手阳明大肠 足太阴脾-足阳明胃 概说 三、太阴病 1.概念:是指病邪侵袭太阴,致中阳不足,寒湿内盛,以脾的功能失调为主的一类疾病,为三阴病的初始阶段。 概说 2、成因: 外受风寒 1)本经自病:中阳不足 劳倦七情 直中太阴 内伤生冷 2)他经传入: 太阳、少阳、阳明误下太过,损伤脾阳 概说 3、病机:脾阳受损,运化失职,寒湿内停。 4、病位:足太阴脾经、脾脏 5、病性:里,虚,寒—阴证(中焦局部的里虚寒而不是全身的) 概说 6、证候类型: 7、证候特点: 脾阳虚、脾气虚 9、治疗禁忌: 原文分析 食不下——不欲食,不能食,不敢食也。食则腹满益甚。 自利益甚——自利指不因攻下而自泻利。指下利逐渐加重,由于食不下而脾胃伤,气陷更甚。 时腹自痛——腹痛时作时止,且喜温喜按。 胸下结硬——胸下指胃脘部。“结”,《玉函经》作“痞”。 此条为太阴病提纲,提示中阳不足,脾胃虚弱,寒湿内盛,升降失常的太阴病本质。 【主证】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 【病机】脾虚不运,寒湿内甚。 【治法】温中散寒,健脾化湿 第二节 太阴病本证 【原文】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277) 【释义】 藏有寒---即脾脏虚寒。 当温之---为治疗原则,即用温中散寒之法。 宜服四逆辈---指适宜用四逆汤等温里散寒的这类方药,具体指理中汤。 【主证】自利,不渴,胃腹胀满或疼痛、喜温喜按、纳差、或呕吐下利、舌淡苔白、脉弱或虚等。 【病机】脾胃阳虚,寒湿内盛,升降失常。 【治疗】温中散寒,健脾燥湿。 【方药】四逆辈。轻者用理中丸,重者由脾及肾,宜用四逆汤。 临床应用 原文分析 ◎本条论太阴兼表证,即素体脾阳不足,复感外邪证治。 ◎脉浮者——太阴病脉不沉而浮,知是外有表邪,为里虚不甚,正气尚能与邪相争,病机向外之象。指出中阳不足之人外感,虽无汗,可宜桂枝汤治之。 ◎本条当与274条“太阴中风,四肢烦疼”互参,脾主四肢,“风引末急”,风中太阴,则四肢烦疼。故太阴兼表证的脉证:腹满痛,食少,下利,四肢烦疼,脉浮。 二、太阴腹痛证 【原文】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279) 桂枝加芍药汤证与太阴病本证有何区别? 虽均有脾虚,但此是脾络不和,以痛为主;彼是寒湿中阻,以呕利为主。 桂枝加大黄汤证与阳明腑实证有何区别? 虽均有腹满硬痛,拒按便秘,但此是脾络不和,气血凝滞,无潮热谵语燥热之象;彼则阳明燥实内阻,腑气不通,兼见潮热谵语等燥热之象。(且承气汤类,大黄皆用四两,此为二两。) 【原文】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280) 按语:患痢日久,致脾胃不和,气血不调。腹泻而痛,里急后重,痛则不通,为脾家气滞血瘀之象。脾为土,肝属木,脾家气血不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xiongxchun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