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辩析.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以诗说史】 昔日凤阳 (文革时) 今日凤阳(20世纪80年代) 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 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 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凤阳花鼓 * * 学习目标 1、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含义,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 3、知道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知识结构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12)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0世纪90年代-21世纪)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二、经济体制改革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1、背景 2、经过 1、原因 2、内容 3、历史意义 1、内容 2、历史意义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内容 2、历史意义 自主学习 1. 完成优化探究填空题,标注课文(预习,检查); 2. 基础知识梳理: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和历史意义分别是什么?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和历史意义分别是什么?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和历史意义分别是什么?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背景、过程和历史意义分别是什么? 材料1: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华国锋 探究1:以下两则材料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观点是否相同?分别代表怎样的思想路线?你赞同哪种观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有何意义? 材料2: (1)不相同。 (2)前者主张教条主义地继承毛泽东思想,实际上是违背毛泽东思想;后者提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真正继承了毛泽东思想。 (3)赞成第二种观点。 (4)否定了“两个凡是”,解放了人们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探究2: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思考: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战略决策是党和共和国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 抛弃…… 确立…… 作出…… 确定……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审查和解决冤假错案。 组织路线 转折一:“左”倾——实事求是 转折二:阶级斗争——经济建设、改革开放 拨乱反正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前提 内容 目的 实质 目标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解放发展生产力 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难点精讲: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其前提、根本目的、实质和目标是什么? 探究3:假使你是一名改革的策划者,你认为当时经济体制的改革应该首先从农村开始,还是从城市开始?请说出你的理由?P57 现实原因: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农业不发展,农村就不会稳定,社会也不会安定(无农不稳)。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 材料:当时农村实行的是人民公社体制,它的主要特征是“一大二公”。公社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这些实际上是对农民的剥夺,使农民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砍树伐木,造成生产力极大的破坏。到1978年仍有2亿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历史原因:人民公社体制严重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经营管理:高度集中统一;产品分配:过于平均)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以上两首诗反映了凤阳今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P55学思之窗思考,凤阳小岗村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合作探究 变化:这两首花鼓词充分反映了凤阳小岗村由昔日的贫困落后变为现在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 原因:直接原因是在安徽省政府鼓励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根本原因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农村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1978年首先在安徽、四川的一些地区进行试点(内容: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责任制)。 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平均主义的弊端, 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形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改设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改设村民委员会。 农业生产得到巨大发展,中国农村实现了历史性巨变,有力的推动了城市经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