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神秘乘客”大揭秘.doc
“神秘乘客”大揭秘
从太空奔波万里归来的“深空方舟”――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虽在下降过程中历经磨炼,外表保护层与大气层摩擦生热,皮肤变得黢黑,可体型依旧健硕,2米多高的小个头,安稳地躺在中国西北的沙漠戈壁上,写下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又一个新的注脚。
6月26日傍晚,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安全“回家”,这标志着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首飞任务既定目标全部实现。
长征七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鲜为人知的是,几位神秘的“乘客”也随之进入太空,这其中就包括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一个貌不惊人,却为验证我国下一代载人飞船相关技术,为登月、去火星提前做准备的“小家伙”。
在海南文昌发射场,记者采访相关专家,试着去揭开这些首飞乘客的神秘面纱,以及它们对未来中国航天的影响。
7位“神秘乘客”身份曝光
在6月25日晚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任务新闻发布会上,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以下称载人办)副主任武平说,为充分发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的综合效益,综合统筹有关需求,载人办组织安排了远征一号甲上面级、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遨龙一号空间碎片主动清理飞行器、天鸽飞行器(2个)、在轨加注实验装置和翱翔之星立方星等6项7个载荷。
这是权威机构第一次披露7位“神秘乘客”的身份。
第一位乘客是远征一号甲上面级,其本身也是一种航天器,具有独立自主飞行、多次启动、长时间在轨等特点,由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进入地球轨道后,能将其他有效载荷从某一轨道送入其他轨道或空间位置。
航天科技集团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总指挥王小军说,远征一号甲的主要任务是验证多次启动、长时间在轨飞行等技术,并作为其他载荷的搭载平台,按程序将遨龙一号、翱翔之星、天鸽飞行器分别“摆渡”到不同的预定轨道,开展相关在轨试验。
第二位是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采用返回舱加过渡段的两舱构型,外形为全新的倒锥形。其试验的主要任务是获取返回舱飞行的气动力和气动热数据,验证可拆卸防热结构设计,为后续新型载人飞船的论证设计和关键技术攻关奠定基础。
接下来是“双胞胎”乘客――2个天鸽飞行器。
武平说,此次搭载2个天鸽飞行器,将开展在轨信息中继技术试验,也可以作为信息中转站,进行天地信息传输。
最后2位乘客是在轨加注实验装置和翱翔之星立方星。前者作用类似于“空中加油机”,用于在空间轨道上为卫星、空间站等航天器进行气、液补给,延长航天器的工作寿命。武平说,在轨加注实验装置与远征一号甲上面级不分离,试验任务结束后再入大气层烧毁。
后者则采用标准立方星理念设计,由西北工业大学在校研究生及青年教师参与研制,质量33千克,在轨工作寿命1年。
武平说,翱翔之星立方星将开展地球重力场测量、空间抗辐射实验以及自然偏振光导航技术验证等一系列创新实验。
最受瞩目的“乘客”:为登月去火星做技术准备
最受瞩目的乘客当属未来载人“深空方舟”――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之所以称之为“缩比”返回舱,是因为这是一艘正式型返回舱的MINI缩小版,身高有2.6米,重约2.8吨。不同于它的神舟飞船先辈们的“钟罩式”外形,它呈倒锥形,像一颗“子弹”。
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技术负责人杨雷告诉记者,未来的正式型返回舱可以把航天员从月球、火星或其他更遥远的太空,平稳舒适、更好更准地送回到预定的地球家园。此次缩比返回舱就是要为此做相关技术验证。
目前来看,我国现有的神舟飞船主要为近地轨道任务而设计,如空间站。杨雷说,以后如果要登月,或者去火星,将对飞船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我们现在就要提前做一些技术准备。
别看缩比返回舱身材不高,可身负重任,承担着我国首次在轨获取返回舱自由飞行气动数据,首次探索可重复使用设计、验证及评估技术,首次验证新型金属材料性能及制造技术等艰巨使命。
杨雷说,这些新技术是实现多用途返回舱安全可靠的“命门所在”,虽然他们在地面会通过模拟仿真、实物检验、风洞试验等多种手段来验证,可都不如上天飞行试验准确。
数据显示,美国、俄罗斯在载人航天任务中都发生过多起重大飞行事故导致航天员丧生,而我国载人飞行任务保持着成功率100%的骄人战绩,杨雷说,这正是源自工程参研、参试单位“反复验证”的工作理念和严慎细实的科学作风。
据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相关科技人员透露,随着这些技术的验证成功,我国新一代多用途飞船将再添利器,整体性能将实现跃升,除了和神舟飞船相比,可以搭乘多一倍的航天员,还能到达更远的深空,满足未来载人登月、载人探火等多项任务。
杨雷表示,这和美国正在研制的多用途乘员飞行器MPCV、“龙”飞船Dragon、乘员空间运输飞行器CST-100、俄罗斯未来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