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号轻型坦克大家族.doc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Ⅰ号轻型坦克大家族.doc

Ⅰ号轻型坦克大家族   虽然仅仅装有2挺机枪,I号坦克以德国坦克开山之作的特殊地位而具有重要地位:德国人用它检证坦克技术,用它演练装甲战术,也用它培养了第一批机动部队的核心骨干。简言之,I号坦克是二战德国装甲王朝的起点。      从辉煌趋于黯淡,从荣光走向衰亡,德国坦克部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史册上刻划下深深的印记。不少军事历史爱好者习惯于关注“虎”式、“豹”式、“虎王”等等这些出现于二战中后期的中型和重型坦克,本专题则要唤起这样一个事实:德国装甲兵这只黑天鹅的第一次亮相,是从I号坦克开始的。   专题着力呈现I号坦克的完整历史,既包括这种坦克的缘起、技术特性、基本型号、编装规范、作战使用,还包括由这种坦克“变形”而生的衍生车族谱系,包括喷火坦克、架桥坦克、炸药敷设车、自行火炮等等。      德国装甲部队的兴盛与衰亡,无疑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巨幅画卷中的一个高光主题,几乎无役不与的德军装甲部队在战史上所刻下的印迹,恰有如号称“德国装甲兵之父”的古德里安将军在1937年推出的那本小册子的书名:《注意!坦克》。二战期间德国设计制造或装备使用的坦克共计有9种主要型号,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装甲王朝,而其起点,就是I号轻型坦克。   “拖拉机”      自1916年9月首次登场亮相之后,坦克这一前所未见的钢铁怪物就一跃成为各国陆军装备库中的首重之选。不过,对于一战战败国的德国而言,坦克似乎只能存在于想像中。1919年的《凡尔赛和约》对战后的德国军队做出了严苛的限制,坦克被列在“明确禁止拥有”的武器目录中的显要位置上。“和约”条款的第24章明确规定:对于任何在德国制造坦克、装甲车或者类似车辆的人都要处以10万马克罚金,并判处至少半年有期徒刑。      条款很吓人,但吓不退德国人。在从一战失败的重击下慢慢恢复的过程中,德国好几家公司都按照军方的授意,秘密地进行本国坦克的研发工作。原型车的场地试验则大多是在国外不为人知的地方进行,选择的“合作”伙伴主要是苏联,还包括瑞典。   德国在1926年申请加入国际联盟,而他在赔款等方面的表现也令原协约国阵营的几大国感到满意。可正是在这一年,位于杜塞尔多夫的莱茵金属公司悄悄完成了一战后德国第一种坦克原型车,对外则掩盖性地称之为“拖拉机”。差不多同一时期,以汽车动力闻名的戴姆勒-奔驰公司也推出了类似的“拖拉机”,其重量在20吨左右,装备了1门75毫米火炮,故而“恰当”地被称作“重型拖拉机”。      两年后,上述公司又打造了几辆“拖拉机”的原型车,一共完成了10辆准备供军方测试之用,其中4辆装有不同型号的75毫米火炮,另外6辆则装有1门37毫米火炮加1挺机枪。这些坦克原型车全部被偷偷运往苏联设在喀山的坦克训练基地进行了测试,成为那段时间苏德军事合作蜜月期的一段往事。测试的各项评估据说相当不错,这10辆“拖拉机”在被运回德国后成为筹组中的德国装甲部队的第一批训练用装备,若干年后,它们服役生涯的末期则是被放在各装甲部队兵营门口的平台上,在那里“站岗放哨”。      比“拖拉机”更加升级的设计,是一种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初的所谓“A型新型结构车辆”(Neubaufahrzeug A)。如果西方国家知道了这种重达23吨、共需6人操作的坦克,那一定会拍案而起。这种车型不仅在主炮塔里塞进了1门75毫米火炮和1门37毫米火炮,而且还加装了各有2挺机枪的两具小炮塔。而很快推出的“B型新型结构车辆”在火力上更是进一步升级,主炮口径达到了105毫米。单纯从火力来看,“B型”简直堪称陆地巡洋舰了。不过考虑到这种车型迟缓的行动能力,对它的综合评估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这种坦克从未进入正式量产,仅有的3辆后来参与了1940年德军入侵挪威的战事,有1辆在“首秀”中报废,另外2辆被送回德国后无所事事。   总的来说,上面这些试验型坦克虽然冒着很大的政治风险,却都没能引起德国军方的足够重视。于1931年出任德国摩托化部队总监的奥斯瓦尔德?吕茨将军和他的参谋长海因茨?古德里安中校都持有下述的观点:未来德国装甲部队的发展必须以组建装甲师为核心工作,而这种新型的作战师至少需要两种用于特殊目的的装甲战斗车辆,一是装备75毫米炮和2挺机枪的中型坦克,也即主战装备;二是装备50毫米(后修正为37毫米)炮和2挺机枪的轻型坦克,主要用于侦察。   不过,对当时的德国工业来说,要完成这两种坦克的设计制造尚需时日。而且无论哪一种坦克的装备,都很容易引起西方国家的“制裁”。为了尽快让装甲兵们能够投入训练,德国人需要的是这样一种坦克:自重较轻、配置相对简单、便于大量制造、价格又比较低廉,同时又不会引发其他国家的高度警觉。有了这样的坦克,一则可以培训出装甲部队的骨干,二则又足以让德国工业界为未来主力型号坦克的大规模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