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课程研究性教学改革探索.docVIP

《数据库原理》课程研究性教学改革探索.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数据库原理》课程研究性教学改革探索.doc

《数据库原理》课程研究性教学改革探索   摘 要:剖析了《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研究性教学改革,探索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数据库理论知识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实践结果表明,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良好。   关键词:数据库原理;研究性教学;教学改革   DOIDOI:10.11907/rjdk.161992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2016)011021602   0 引言   当今,管理信息系统、办公室自动化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知识库系统、智能系统、数据挖掘等都离不开数据库技术[12]。《数据库原理》课程是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核心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在数据库系统开发中合理设计数据模型,建立和维护数据库,为后续课程学习和就业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数据库原理》课程包括基础篇、设计与应用开发篇、系统篇3部分知识[1],理论部分抽象、内容枯燥、逻辑性强,实践部分难度大、起点高。传统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不深刻、不系统,学习兴趣低,难以把相关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实践方面,因缺少必要的实践项目,学生对数据库编程难以快速找到突破口、提升较慢。因此,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数据库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本课程研究性教学改革目标。   1 数据库原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组织形式固定单一   《数据库原理》课程传统教学采用大班整体教学,同一专业几个班一起上课,不分组。在这样的教学组织形式下,学生间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得不到有效发挥,学生往往感觉“大家都差不多是一知半解,自己相对水平还行”,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   1.2 教学内容偏理论,系统性有待加强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内容是教材的简化版,主要以关系数据库为基础介绍基本原理,很少涉及到具体应用。教学内容系统性不强,比如三类完整性定义、完整性的SQL定义机制重复介绍,比较散,难以建立系统的知识点。   1.3 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对理论知识是被动接受;又由于课程理论性较强,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联系不紧密,师生间互动不充分,学生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课程感到枯燥乏味。   2 研究性教学   2.1 研究性教学指导思想   研究性教学以加深学生对数据库理论知识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为宗旨。教学过程融合四轨教学模式[3],通过提高学生参与度、学生学习深度、学生学习投入力度达到既定教学目标。课程采用启发式和参与式教学,分组讨论结对学习;运用课堂研究课下实践、课上基础课下再提高的联动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时间投入;采用信息化工具(微信App课堂派)提高沟通效率,及时处理教学问题;实行 “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期末考试+项目验收”的全过程考核,在课程内容上适当调整,增加研究性和实践内容,减少不重要知识点授课时间,整合优化知识点。   2.2 教学内容整合   通过调整章节顺序、增减内容、优化整合建立一条易于学习、融会贯通的知识链。在内容选取上遵从以下原则:①理论与实践结合;②以基础知识为主,适当拓展高新知识;③加强系统性、完整性;④具备实用性和可操作性[4]。   2.2.1 宏观顺序调整   调整章节顺序。首先讲解数据概念模型和逻辑模型(第1章,第7章),接着讲解关系代数和sql语句(第2、3、5章)、数据库安全性、事务和并发控制,然后讲解关系代数优化(第9章),最后讲规范化理论(第6章)。重新按照知识体系分类,先易后难。把与ER图转换相关的第7章直接放到第1章后面,把最难的规范化理论放在课程最后,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及信心的保持。   2.2.2 微观内容取舍   大幅缩减不重要的章节和叙述性知识点内容,比如第10章只讲“事务的概念和特性”,第11章只讲“并发控制概述”;第4章只讲“数据库安全性定义、分类和主要技术手段”。第9章开头部分的理论叙述直接融入到后面的案例中讲解。   增加触发器、数据装载等实用内容[5],扩展知识深度和实用度;增加数据库编程内容,提高基本版本和高级的面向对象封装版本,确保学生都会基本版本、优秀学生掌握高级版本。   2.2.3 深度整合优化   把相近知识点跨章节整合到一起。比如把第2、3、5章的内容整合到一块,讲解顺序是:第2章关系代数的定义→第3章sql语句特点、建立索引和表格→第2章三类完整性定义→第5章建立表格时完整性定义机制→第3章创建数据表总结、数据查询→第2章关系代数操作→第3章数据更新、视图……。在讲解第9章开篇引入“第3章的查询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