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石油工程提高采收率第四章多相流体的渗流机理及残余油形成机理.ppt

石油工程提高采收率第四章多相流体的渗流机理及残余油形成机理.ppt

  1. 1、本文档共1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石油工程提高采收率第四章多相流体的渗流机理及残余油形成机理

第四章 多相流体的渗流机理及残余油形成机理 第一节 储层岩石的各种界面现象 第二节 界面吸附现象 第三节 储层岩石的润湿性 第四节 储层岩石的毛管压力 第五节 储层岩石驱油过程中的阻力效应 第六节 储层岩石的有效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 第七节 残余油的分布形态 如果岩石颗粒表面是亲水的,水则附着于颗粒表面。从图( a )可以看出,当含水饱和度较低时,水围绕砂岩颗粒接触点形成一个水环,称为环状分布。由于含水饱和度很低,这些水环既不能互相接触,又不能彼此连通,因此它们是不能流动的,即以束缚水状态存在。与此同时,含油饱和度很高,油则处于“迂回状”连续分布在孔隙的中央,在压差作用下形成渠道流态流动。这里迂回状是指油相连续地沿颗粒盘绕迂回。 当含水饱和度增加时,水环也随之增大,直至增到水环彼此连通起来,成为“共存水-的一种形式,水能否流动取决于压差的大小。高于这一共存水饱和度后,水将形成“迂回状”分布并能参与流动。如图( b )所示。  随含水饱和度的进一步提高,油最终失去连续性并破裂成油珠、油滴,以“孤滴状”分布在油层岩石孔隙的中间部位,油滴在较大压差下可以被水驱走,但遇到狭窄孔隙喉道后很容易而被卡住,形成对液流的较大阻力。如图(c)所示。  当岩石颗粒表面亲油时,油水分布状态及其饱和度的变化恰与上述情况相反,水驱油时如图 4 - 28 中( f )、( e )、( d )所示的情况。 观察油水在人造多孔介质中的流动过程发现,油水的流动是以“渠道流态”的形式沿各自的一套流道进行的,如图 4-29 所示。这些渠道的直径变化很大,窄处可能不到一个砂粒直径,宽处可以为砂粒直径的许多倍。这些油或水的流动渠道往往被油水界面或液固界面所夹持,盘绕迂回。随着流体饱和度的变化,流动渠道网络的几何形态也随之改变。当含水饱和度增加时,一般来说,水流渠道数量增加,油流渠道数量减少。由于多孔介质孔道的空间多通性,所以,各条流动渠道总是能在渗流中找到自己相应的出路。 图 4 - 29 “渠道流态”示意图——湿相驱非湿相 关于流态,一般认为观察到的液体渠道流态几乎都是层流流动,尽管孔隙空间多么曲折,但并没有产生涡流。但笔者在光刻玻璃微观模型上进行水驱油实验,却观察到了油滴在水的冲刷下在喉道处“打转转”的涡流现象。  图 4 - 30 、图 4-31 给出油藏岩石表面是亲水的情况下的注水过程及油水分布。在未受到水波及的地方,共存水含水饱和度较低,水附着于颗粒表面的水膜和粒隙尖角的地方;其他孔隙空间则被油充填。在油水同时流动的地方,大部分油取渠道态流动,有些则处于死“胡同式”的岔道内;少部分油则被浸人的水分割包围成滴状;水淹以后岩石孔隙空间只剩下被分割的油滴。 图 4 - 30 亲水岩石注水过程中的油水分布 图 4 - 31 亲水岩石水驱油过程(吸吮过程) 如图 4-32 、图 4-33 所示,当油藏岩石表面亲油时,进入岩石中的非润湿相的水首先沿着较大的、流通性好的孔道形成曲折迂回的、连续水流渠道。当继续注水时,水逐渐侵人较小的孔道并使这些水侵小孔道串联起来,形成另外一些水流渠道。当形成的水流数目多得几乎使水能畅通地渗流时,油流几乎消失。残余油除了一些停留于小的油流渠道内,其余的则是在大 的水流渠道固相表面形成油膜。薄膜形态的原油具有较高流动阻力,水也就很难把油膜从岩石表面驱走。而当岩石表面为中等润湿性时,水驱替后的残余油除了占据在死胡同孔隙中外,还有许多小油滴会粘附在孔隙的岩石表面上。 图 4 - 32 亲油岩石注水过程中的油水分布 图 4 - 33 亲油岩石水驱油过程(驱替过程)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对比图 4 - 30 至图 4 -33) 油水在岩石孔隙中的分布不仅与油水饱和度有关相,而且还与饱和度的变化方向有关系,即取决于过程是湿相驱替非湿相还是非湿相驱替湿。 非润湿相驱出湿相的过程称之为“驱替过程”。随着驱替过程进行,湿相饱和度降低,非湿相饱和度逐渐增高。例如亲油岩石注水驱油为驱替过程。 湿相驱出非湿相的过程则称之为“吸吮过程”。随着吸吮过程的进行,湿相饱和度增加。例如,亲水岩石水驱油为吸吮过程。 图 4 - 31 、图 4 - 33 分别给出吸吮过程和驱替过程中油水分布状态的示意图。由于岩石饱和流体的先后次序不同,即使饱和度相同,油水在孔隙中的分布状态也不同。从图 8 - 37 中可以看出,岩石孔隙中首先为油饱和,饱和顺序是先油后水;而图 4 - 30 则是首先为水饱和过,在油气成藏阶段油将水赶走,在颗粒表面留下一层水膜,在开发阶段人工注水又来水驱油,则饱和顺序是水-油—水。饱和顺序又称饱和历史,其含义是从原始到现在的饱和次序,其中也包含着静润湿滞后的含义,因为“静润湿滞后”就是由于饱和顺序不同引起的滞后。  2 润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