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阅读课本P85页第一段,完成下列问题: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有哪些? 2、各要素间是如何实现物质与能量的交换的? 3、地理要素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 *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基本内涵 这些图片中都反映了那些地理要素? 有:大气、水、岩石、地形、生物、土壤等 这些地理要素之间有没有关系?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问题探讨: 自然环境各要素间如何相互作用? 大气 水 岩石 土壤 生物 在水循环中起作用 影响大气成分 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 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 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改造土壤 为植物生长提供光和热 加速岩石的风化作用 风化产物为植物生长提供矿物质 物 质 能 量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的 迁 移 的 转 换 水文 地貌 生物 气候 土壤 主要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 1、气候、生物、地貌、水文、土壤等共同组成了主要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 2、各要素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3、各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水循环 大气循环 生物循环 岩石圈物质循环 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正是由于它们的存在,才把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融合成自然综合体,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阅读“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 归纳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 改变原始大气:CO2、CO、CH4、NH3—N2、O2 改变陆地水的化学成分,改善陆地水分状况 参与沉积岩的形成,加快岩石风化,促进土壤形成 改造自然,维护生态平衡 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 案例1 深居内陆 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 河流稀少,多为内流河 流水地貌少见,风力地貌发育 温带荒漠 荒漠土 图中各地理要素间是如何联系的?这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什么特征?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意义: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热量和CO2 ,土壤及水圈中的养分和水分,转化成有机物(物质的运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能量的交换)储存起来。 (1)、图中有哪几种地理要素? (2)、水在各要素之间是如何转换的? (3)、太阳能在各要素之间是如何传递的? 生物、土壤、大气、水等 植物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或植物的枝叶截留大气降水;植物又经过蒸腾作用将水分释放到大气中,又经过大气降水补给给土壤。 太阳能经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体内,一部分植物作为动物的食物将化学能传递给动物,植物和动物在呼吸过程中将化学能部分转化为热能释放到周围环境中。 生产功能 生产功能 活动1 1. 生产功能: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2. 平衡功能: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 保持稳定的能力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大 气 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水圈 光照 (有机物) 6CO2+6H2O C6H12O6+6O2 叶绿素 绿色 植物 自然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藏羚羊的数量变化是如何体现 自然环境的平衡功能的? 环境 食物、水源丰沛 寒潮少 避风处含盐土壤充足 藏羚羊 存活率上升 数量增加 环境 食物、水源、避风处、含盐土壤不足 藏羚羊 存活率下降 数量锐减 A B C D 活动2 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自然地理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如何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演化具有统一性? 地理环境要素的变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 演化伴随着其他各要素的演化。或者说,每 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环境演化的一个 方面。 1、本景观图反映的是我国哪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 2、该地区主要的地貌特征是怎样的? 3、形成该特征的原因是什么? 黄土高原地区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案例2 (1)阅读资料,你能完成黄土高原水文、地貌、土壤、生物和人类影响的过程吗? 黄土 高原 土壤肥力( ) 形成( )地貌 人类破坏植被 黄河下游 ( ) 河道( ) 河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