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差不多先生传].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学期][差不多先生传]

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 ——《差不多先生传》两次教学的对比和反思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从而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只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我想关键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引导。下面是我在初三(2)(3)执教《差不多先生传》两个不同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通过前后两次的对比和思考,使我对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有了更深入地思考。 第一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概述五件事例,理清文章脉络。 2.深入研读文本,通过语句品读,体会讽刺手法的作用。 3、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作品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研读文章内容,品味语言,体会讽刺在本文中的表达作用。 难点 通过揣摩作者情感,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探究作品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关于“传” 2、简介作者 (课堂观察:对于“传记”,学生了解不多,关于作者学生基本上不知道,这个环节主要以老师介绍为主,所以这一环节有点冷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文章中写了差不多先生的哪几件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情)。并用“差不多先生是 的人”评价差不多先生的性格。 2、这就是差不多先生的一生,对于他这样的一生,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 (课堂观察:从学生的眼神动作看出看完这篇文章花费的时间很短,看完后暗自发笑,交流两个问题时,不用抽学生回答,全班的学生基本上一起说了出来,快速而准确,可见文章内容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没有任何难度,对于“差不多先生”的性格也理解到位,可以说不费吹灰之力。)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深入探究主旨 1、再一次读课文,仔细品读这些看似平淡的语言,我想透过一些文字可能你能看出作者对差不多先生的情感态度。品读课文,摘出文中体现作者对差不多先生情感态度的词句分析阐述你的观点。 2、进一步追问:作者为什么要为差不多先生作传?引导学生从差不多先生转向社会。作者向我们揭示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言语中透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3、差不多先生是否确有其人?(有,现实生活中像他这样的人有很多,他代表了一类人,但本文中的这位“差不多先生”是虚构的) 4、本文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通过差不多先生的生平来刻画了一个做事敷衍,不肯认真,不负责任的人物形象,目的是为了警戒世人应革除弊病,作者在幽默调侃的语言背后是对这种不良风气的痛恨,以及对国家成为“懒人国”的命运的担忧。 5、这篇文章和一般的传记有点区别,它是属于用传记形式写成的带有寓言性的讽刺小说。(小说:虚拟性、寓言:浅显中见深刻、传记:加强了讽刺效果发人深思) (课堂观察:这一环节设置了几个小问题,在老师预先设置的层层追问下,学生也顺利找到了相应的内容,对于讽刺的写法原来设想是重点,但学生在讲述作者的情感态度时就提到了。而在讲到本文的写作目的的时候,大部分的学生也马上找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而当我提到和一般传记的区别时,认真思考发言的学生明显减少,有些学生似乎在等着答案。最后我说出了这一知识点。) 四、拓展延伸:这篇文章写于1924年,八十五年过去了,但“差不多先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并没有绝迹,他还在以各种形式不同程度地危害着我们的国人,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呀!而且我们身边一定不仅存在着“差不多先生”,还存在着其他不良恶习的先生,想想看,给有这样恶习的群体起个绰号,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也能写出一篇好文章来。(如:无所谓先生、我不行先生、好好先生等)我想,这就是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因为它引起了我们的共鸣! 五、作业:以《——先生传》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抓住人物性格特征和典型事件。 2、尝试运用夸张、反语来增加语言的讽刺效果。 3、体现一定的社会意义。 (课堂观察:拓展延伸环节学生开始热闹起来,可以看出学生兴趣比较浓厚,因为时间宽裕,给学生较多的时间议论。而当我布置作业的时候,感觉明显有点泄气了,唉,又要写作文了!课上完了,离下课时间还有几分钟) 教后反思: 《差不多先生传》是九年级第一学期“人生百态”单元中的一篇文章,内容浅显,对于初三学生来说,很容易理解。这样简单的一篇文章,教什么?怎么教?找了许多参考,仔细地读了课文,考虑了很久,最后我把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定为通过研读文章内容,品味语言,体会讽刺在本文中的表达作用及通过揣摩作者情感,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探究作品的现实意义。但上完后明显感觉对于重点难点部分,学生不仅顺利地完成了,而且理解很到位,也就是说,不用我上这篇文章学生也能掌握,那么我把这一环节设为重点有意义吗?有效吗?学生如果懂了,讲和不讲有区别吗?对于作者的写作意图的探究

文档评论(0)

27524331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