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稻早种栽培模式中水稻米质变化特征研究.docVIP

晚稻早种栽培模式中水稻米质变化特征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晚稻早种栽培模式中水稻米质变化特征研究.doc

晚稻早种栽培模式中水稻米质变化特征研究   摘要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二晚品种在晚稻早种栽培模式中米质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粒长、长宽比、糙米率、精米率和碱消度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小,变化最大的是整精米率,粒长越长的品种作早稻种植,整精米率下降越厉害;直链淀粉、蛋白质含量和综合米质晚稻表现均优于早稻种植,对于反映外观品质的垩白度和垩白粒率,大多数品种早稻反而优于早稻。   关键词 水稻;晚稻早种;栽培模式;米质;变化特征   中图分类号 S51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3-0025-01   江西省目前水稻播种面积接近400万hm2,是我国最重要的双季稻主产区之一,每年除了保证稻谷自给外,同时向国家上调,也是水稻输出大省之一,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但近几年来随着国外进口廉价大米的市场冲击和粮食十二连丰,水稻库存猛增出现滞销现象。但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粮食需求大约为7亿t,还有1亿t左右的缺口,一边是库存,一边是缺口,我国水稻生产尤其是双季稻区生产出现的问题提上了日程。水稻生产转方式、调结构、提质增效是解决水稻生产问题的根本途径。   双季稻区早稻灌浆成熟时间段温度高、昼夜温差较小、高温促进水稻快速成熟,造成早稻米质较差,直接食用不受欢迎,大多作为稻米深加工企业的生产原料或饲料稻使用。早稻的米质差直接导致早稻的低粮价。因此,双季稻区早稻的米质成为早稻发展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1-3]。在早稻米质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之前,部分改善早稻稻米品质的方法也逐渐被采用,其中晚稻早种栽培模式在江西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的支持下进行了多点示范。晚稻早种,顾名思义是用晚稻作早稻种植,提高早稻的米质,其中的晚稻基本选择晚稻优质早熟品种,不同的地区对于生育期的选择有一定的要求,不能导致晚稻的栽插太晚从而造成晚稻不得成熟,晚稻早种的品种控制在晚稻栽插在7月中下旬左右。   晚稻早种实质是考察晚稻品种对温度的反应,但对于南方双季稻区早晚稻的播种栽插时间基本相对固定,因此晚稻早种主要考察的是固定2个时间段的米质变化,前人关于稻米品质对温度、栽培方式等的变化研究较多。笔者从双季稻区的种植特征出发,选用不同的优质稻品种开展晚稻早种模式中米质变化的研究,以期给双季稻区早稻米质的改观提供一点探索意见[4-6]。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于2015年3―10月在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南昌试验农场进行,早、晚稻按当地育秧模式手工单本栽插,早稻株行距17 cm×20 cm,晚稻株行距20 cm×23 cm,肥料使用量:纯N 1 950 kg/hm2、纯K 1 800 kg/hm2,按基肥、分蘖肥和穗肥比例为3∶4∶4均匀施用,黄熟后分别收获。   供试水稻品种为晚籼稻优质品种,共4个,分别为软占、双植618、泰优398和莲香早。   1.2 试验方法   试验中4个品种单季均栽插15 000株/hm2,随机排列,作早稻时3月20日播种,晚稻6月25日播种,翻秋种植收获早稻后播种。收获晒干后,参照NY/T 593-2013《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检测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   2 结果与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晚稻早种模式中粒长和长宽比作早稻种植时都有缩短的趋势,但幅度很小,糙米率和精米率受季节变化较小,早晚稻变化也没有固定的趋势,但整精米率早稻明显降低,除软占外,其他整精米率几乎降低1/2甚至以下,透明度晚稻较好,垩白粒率除泰优398外,其他表现顺序为翻秋晚稻早稻,碱消度几乎不受季节的变化,只与品种有关系,胶稠度作早稻种植时数值增大,直链淀粉除泰优398、双植618外,其他均表现顺序为晚稻早稻,蛋白质含量表现为晚稻≈翻秋早稻。各水稻品种的米质综合等   级除软占外,早稻米质降低。   3 结论与讨论   晚稻早种模式中米质变化情况与品种的特性有很大的关系,试验中采用的基本都是二晚类型优质品种,粒长较长,这直接反映在变化最大的指标整精米率上,整精米率与粒长关系很大,粒长越长,其作早稻种植的整精米率下降的就越厉害,2季种植受影响最小的参数指标是粒长、长宽比、糙米率、精米率和碱消度。直接反映外观品种的垩白度和垩白粒率在大多数品种中早稻反而表现较好,但直链淀粉和蛋白质晚稻表现均优于早稻种植,总体评价晚稻较好,但也有品种例外(如软占),因此在晚稻早种模式中尽可能地选择早、晚稻种植米质差异较小的品种,这样才能提高早稻的米质,试验结果表明受温度等外界环境变化影响较小的品种是存在的。   4 参考文献   [1] 陈能,罗玉坤,谢黎虹,等.我国水稻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及与米质的相关性研究[J].作物学报,2006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