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中非垂悬话题结构研究初探.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语中非垂悬话题结构研究初探.doc

汉语中非垂悬话题结构研究初探   摘 要:汉语中的话题结构一直是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尤其是对非垂悬话题结构的生成。Chomsky在最简方案框架下提出复制移位理论为汉语中的非垂悬话题结构的生成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非垂悬话题,复制移位,特征核查   一、引言   汉语中的话题(topic), 是指居于句首的名词短语或类似于名词短语的句子成分,与后面的句子中的某一位置有一定的联系;并且话题是一个语用和话语概念,是说话双方都知道的“旧”信息。如(1)所示:   (1)A:我喜欢看鲁迅写的《朝花夕拾》。   B: 那本书,好多人都喜欢看。   在对话(1)中,B中的“那本书”就是此小对话的话题,即A所说的“鲁迅写的《朝花夕拾》。(1)就是汉语中典型的话题句,B中的话题“那本书”是述语中动词“看”的内论元,移至句首位置成为句子的话题,这个过程就是话题化(topicalization)。但在某些传统的话题结构中却不存在明显移位,如(2)所示:   (2)水果,我喜欢香蕉。   我们将汉语的话题结构归为两类:非垂悬话题(non-dangling topic)结构和垂悬话题(dangling topic)结构。例句(1)就是典型的非垂悬话题结构,例句(2)则是典型的垂悬话题结构。汉语中的非垂悬话题结构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二、非垂悬话题结构的复制移位分析   2.1最简方案下的复制移位理论   在GB(Government and Binding Theory)框架下,一个句子成分由于某种原因移位后,空位上留下的是一个与此成分共指的语迹(trace),这违反了生成句法研究的初衷:句子的派生过程中不允许新的成分出现。此时的语迹则是这种新的成分。在MP(minimalist framework)框架下,一个成分移位后留在原位的只是一个副本,而不是新的句子成分。复制移位理论指出,由于不可解释性特征,最高位置的成分在语音层面得到实现,而其他位置的副本则全部被删除,但在语义层面仍可以获得解释。同时,复制移位理论也为句子成分的部分删除提供了依据。   2.2 汉语中的非垂悬话题结构   英语中的话题结构是由句法操作生成,由原结构中的空位或回指词而允准。汉语中的非垂悬话题同汉语话题结构生成机制类似,都是有空位或回指词允准而成。如:   2.3 (a)[这些书]i, 我看过了 ei。 [空位允准]   (b)鲁迅i 我读过不少他i写的书。 [回指词允准]   3(a)句中的话题NP“这些书”是VP“看过了这些书”的一部分,即VP的内论元部分。根据Chomsky的多重分裂假说(Multiple Specifier Hypothesis),其生成如下:[TopP这些书[TP我[T’看过了[νP我[ν’这些书[V’看[VP看这些书]]]]]]]   此扩标法可以完全展现出3(a)句的整个生成过程。在MP(Minimalist Program)框架下,整个生成机制是由VP开始(如图中箭头所示),并且整个生成过程由语段推导而致。首先,动词V“看”从语库中选出与NP“这些书”合并(Merge) 成VP。根据MP理论,轻动词ν(light verb)可使V“看”附加到轻动词ν上构成ν’,然后代词“我”从词库中选出合并在ν’的Spec位置以满足ν’的论元特征。此时,句中有三个不可解释性特征需要核查:ν的?特征,外论元“我”与内论元“这些书”的格特征。根据Chomsky的语段推导理论,ν的?特征作为一个探头(probe)开始寻找合适的目标(goal)以满足其特征需求,而NP“这些书”的?特征正好与此相符合,随后NP“这些书”移位至ν’的Spec位置以完成NP“这些书”的格特征核查。此时第一个语段νP正式完成。因为代词“我”的格特征尚未得到核查,整个生成过程进入到下一个语段CP的推导过程。由于T带有时态特征,“看”从V移位至T。代词“我”也从νP的Spec位置移位至TP的Spec位置以核查T的强词缀特征,此时代词的格特征也得到核查。在CP的外部,TOP(topic)带有强EPP特征,使得NP“这些书”移位至TopP的Spec位置。根据复制移位理论,句中只有最高的副本可在语音层面得到实现,其他的副本将在语音层面被删除,但在语义层面仍然可以得到解释。因此,这类的非垂悬话题结构,如(a)就是由移位所致,由述语中的空位所允准,汉语中有大量的类似这样的话题结构,如:   2.4(a)鲁迅写的书,我看过。   (b)鲁迅写的书,我看过鲁迅写的书。   从上面的例句可以看出3(a)中的NP“这些书”与4(a)中的DP“鲁迅写的书”在句中都是完整的成分,这也符合Radford (2009)所指出的:在复制移位理论下,只有完整的成分才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